在这个季节,读一读“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再确实不过的事。口中念念有词,心里却曾想“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意境,有种悲凉滑过秋韵,有种种想法掠过大脑,还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现实。
岁月摧残,伤及青丝,岁月无情,吞噬肌体。妈,三十多岁生了我,是个意外,小时那些人叫我“外水娃”,意多余,我也认为我是个多余。如果没有我,家庭里就会少里一些偶尔的纷纷扰扰,就会少一些口舌,姊妹多了,都会争着要老人,因为“家有一老,是个宝”因为妈实在是个勤快人,年轻辈儿都在打老人的主意。
自小独立习惯,家里家外我也一样打理,我习惯了没有和父母住一起的习惯。我倒是不计较这些我不屑的问题。 唯一能做的,就尽可能带他们出来玩,我想能陪伴的时间又有多少。妈的牙齿也掉了,很多年前就不能吃很硬的食物,更不能吃辛辣的菜肴,妈的皱纹越来越多,一瞬间,我不能想象我印象深刻中的母亲,母亲白皙,个头娇小,妈年轻时很好看。妈老了,牙齿掉了,补了一次又一次,那一刻,一股莫名的心酸涌上心间,难以形容。悲秋悲雨,濡湿了岁月苍凉,在昏暗的灯影下犹如轻纱过滤,沉淀了年迈的身形,在妈的唇齿间,咀咀嚼嚼,无奈之余,我还能做什么。我只能顺着一般光景凝望着渐渐佝偻的身影。没错,生命,从牙牙学语到暮年垂垂,等待两鬓斑白,再到坟墓永恒。这一切,只不过都是我们在小心翼翼地躬着摇曳的灯芯火焰。
我能给父母的,就是尽可能多陪伴,有空带出去走走。可是现实总限制了我的孝心,有时,我也很无奈。 无论何时,我并羡慕有两个或三个孩子的家庭,一个有一个孩子的好处,两个三个有三个的好处,但同样也一样有弊端。诚然,孩子多有趣,孩子多,热闹,可谁能保证每个孩子成年后都品行端正,善良温暖,孝顺大度;谁能保证每个孩子发展都很好,都很均衡;人是复杂的动物,是人就有弱点,就有毛病,就有自私,就有计算。矛盾总在阳光后,不信试试看。如果,一个孩子,不管贫窘还是富有,都是一样,父母总能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总能在节假日带出去走一走,一切全由决定,因为有的人少了情趣,一心挣钱,因为有人无暇顾及,没有时间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