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校组织了一次“跳蚤市场”,商品就是家中的玩具、书本、文具,甚至食物等,孩子们一天做买方,一天做卖方,最后将活动所得的钱捐给某公益组织,买卖双方的交易家长和老师不干预。最后孩子们都很开心,不仅因为好玩,而且享受了一把完全自主支配钱的感觉。
但是活动结束后,大人都哭笑不得,发现这些孩子有许多有意思的表现,比如做买方的,有孩子把钱全买了小吃;有的孩子没有计划,一开始就买买买,到后面看到自己喜欢的反而没有钱了;有的孩子会来回比较,同样的东西哪里便宜,会还价;有的孩子活动结束后还会剩余很多钱。做卖方呢,有孩子不管什么东西一律2元,也有孩子将不同的商品标出不同的价格......这一场活动下来,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对钱和价值不明了,所以花钱很痛快,有没有赚到钱也不在意。他们对钱用了多少,剩余多少,买了什么,卖了多少全不记得。
这帮孩子的如此表现,实在是很正常,因为他们不懂“钱”。家长们几乎没有教孩子认识“钱”,所以孩子们对它的价值是懵懂的。
我们很少对孩子进行关于钱的教育,顶多定期或不定期的给零花钱,孩子们几乎在没怎么接触钱的世界里长大,直到在外上大学。孩子们由以前的家长管理,一下子变成自己支配生活,每个孩子对待钱的态度不同,很容易发生像此文开头“跳蚤市场”的情况:对钱的使用完全随心所欲。所以他们有些人会抵抗不了物欲的诱惑,踏入“校园贷”的深坑;有些人对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没有规划,不会考虑明天,做了“月光族”;有些人安心做“啃老族”而毫无愧疚之心。
我们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是不足的,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同样。所以罗恩·利伯的《反溺爱》这本书面市,就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出版,连续三年登上美国亚马逊财商教育图书畅销榜。
这是罗恩·利伯根据一直倾力研究的儿童教育与金钱的课题,并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研究成果,还有自身十多年来的采访、调研和与粉丝的互动,著写的此书。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教会孩子财富的知识和幸福学问的书书中从各个角度,用实际例子,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怎样教孩子面对金钱,如何借用金钱培养孩子的其他优秀品质。
一 和孩子谈钱
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
我们不该认为谈钱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或谈钱是不礼貌、不恰当的。为了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钱是俗物,谈钱很不雅,我们也很少和孩子提及关于钱的事情,也没有教孩子如何对待钱,孩子问到金钱的事,总是敷衍过去。金钱其实是中立的,如果家长能够运用得当,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节俭,慷慨,学会规划等品质。
当孩子聊到钱时,不要回避谈钱,也不要对孩子撒谎,认真倾听,可以先用“你为什么这么问呢”反问孩子,可以了解孩子真实想法,也许他只是担忧家里,也可能只是好奇才会随口一问。如果大人遮遮掩掩,反而会让孩子更多疑,加重孩子的忧虑,不如好好和孩子谈一谈。
二 教孩子用钱
1 给零花钱,培养他们的耐心
一般家庭都会给孩子零用钱,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来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让孩子积累是用金钱的经验
给孩子的零用钱,可以让孩子自己存储起来,记账。要让孩子亲眼看到钱在增加,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比如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零用钱不够,需要孩子一点点攒。让孩子学会等待,就像作者所说,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
2 不要把零用钱与家务等绑在一起
有些家庭,会让孩子承担家务后再给零用钱。作者的建议是不要这样做,让孩子做家务,是因为他是家庭的一员,做力所能及的事应该是成员需要承担的事。零用钱应该是一种教育工具,而不是工资。否则孩子可能会因为不需要零用钱,而拒绝做家务。
3制定零用钱使用规则,分清想要与需要
即使是孩子自己的零用钱,也不能无限制的买任何东西,要分清哪些是需要的,哪些只是想要,一般5岁左右的孩子就能理解需要和想要的概念。待到孩子再大些,想要和需要的界限会模糊,可以弹性处理。
家长也必须列出禁止孩子购买的物品清单,这份清单会随着时间改变。清单包含不合适的衣物,玩具,手机,电子 游戏等,家长注意实际情况,参照”想要和需要”来修改。
4消费和节俭
小时候想花钱却老是被父母拒绝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节俭并不是小气,而是孩子需要在消费时学会的平衡,节俭也要恰如其分。
家长最好能给孩子做示范,示范聪明的消费技巧,例如收集优惠券,打折券等,还要关注外界的其他人或事情给孩子带来的消费习惯影响,现在的广告在观念,都在引导消费,鼓吹提前消费,也是需要家长注意和引导。
良好的消费观,可以让孩子无论最后有多少钱,或经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都能过上精彩的生活。
三 多少钱才够
这是一个大的话题,也因人而异。问题背后是关于人生价值观,以及取舍的问题。
任何人都没办法做每件想做的事,也不可能拥有每个想要的东西,这是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的事,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多少钱才够?这反映在每天的消费选择上,而选择,就是一种取舍。书中恩格尔哈特,在孩子想要买东西时,让孩子先想几秒钟,再决定要不要买东西。他告诉孩子,买东西很好,不买东西也很好,但是不买东西,孩子存款会增加,最后孩子总是选择存款。
家长都应该寻找这类的对话,比如在”想要和需要“时的选择,”消费与储蓄“的选择,家长也可以反思自己所拥有的和想要的。
待孩子长大后,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对"多少钱才够”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以别人拥有的东西或经验为标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
就像在《反溺爱》这本书里作者所说:我们教育子女的时间不会很长,时机稍纵即逝,但是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却可以影响他们一生。
教育很重要,如果想认真了解孩子的财商教育,建议参考这本《反溺爱》,不仅有指导,作者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的建议以及案例。如果不想错过对孩子用钱的教育,也不要错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