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不过,最近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新版本:
一群小蝌蚪辛辛苦苦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正想欢快地投入妈妈的怀抱。
结果青蛙妈妈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做完了吗?”小蝌蚪们听到后转身就走,边走边说:“这一定不是我们的妈妈。”
这个故事是不是让你会心一笑,编故事的人真是太有才了。
但爸爸妈妈们,笑过之后,不妨静下心来回想一下,你有时候是不是也在用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呢。
回到家第一句话不是和孩子打招呼,也不问孩子现在饿不饿,而是张口就一顿指责:又在看电视,作业写完了么?
而这种没有温度的开场白,就是暴力亲子沟通无疑了。
孩子虽然不会像小蝌蚪一样,立刻转身就游走,但他们也会被你的语言暴力伤害到的,只是很多时候,你肉眼看不到罢了。
那么,除了刚刚举的例子,错误的暴力亲子沟通还有哪些表表现呢?
有的家长甚至还要求孩子全能,拿自己孩子不擅长的部分去和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地方比。
“你看人家谁谁谁?每一门都90分以上,那你自己考,考这点分数也不嫌丢人!”
“你要是跟你妹妹一样聪明就好了。”
………
实际上大人这么说并不会让孩子发奋图强,反而会让孩子沮丧,觉得自己表现差,父母不喜欢自己。
而来自父母持续的否定很可能会让孩子自卑,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此外,还有不少父母习惯了把对孩子的评价挂在嘴边,有事没事就打压他们,给他们贴标签、扣帽子。
“看你磨蹭磨蹭的,长大了这可怎么办?”
跟人聊天时就时,说孩子胆小,内向等等,给孩子贴标签。
而这些既打击自尊、又打击自信的暴力用语之所以脱口而出。
而他们想通过批评、指责来让孩子遵守家长内心的规则。可这样做的后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反倒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强人所难,跟别的孩子比较,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扣帽子,这些都是家长们在使用暴力的语言进行沟通。
此外,不少大人还喜欢和孩子抱怨、诉苦。“你考那么差,我真是没脸和亲戚们说”、“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 “都是你太马虎,我才吼你的”。
这个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家长们是弱者,但实际上,这是另一种披着柔弱外衣的语言暴力,它看起来没那么火药味儿十足,但却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乃至性格。
因为稍微多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家长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说:都是你这个孩子的问题,才让我过得如此不堪、如此痛苦。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便学会了为父母的情绪和生活负责,但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作者见过很多这样长大的孩子,她们已经习惯了用不负责任的思维方式来生活:“这都是我爸妈安排的,我不得不做这份工作。”“我从小就没学过做这些事情,你现在让我怎么办”。
或者有些小孩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她们长大后对父母过度负责:“我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然对不起父母”“我不能找个太厉害的另一半,对我妈不好可怎么办。”
最后很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妈宝男、啃老女,无法拥有正常的婚姻生活。
听到这儿,不少家长们是不是已经很紧张了。原来我随口说出的几句话,竟然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但是哦,这里敲下黑板,错误的亲子沟通表现,到这里还没有罗列完全。
如果抱怨和诉苦没用,有些家长还会对孩子进行威胁和警告,语言的暴力等级直线上升。
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就是不少家长们的口头禅。
当然,这句话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是非常管用的,他立马会变乖了。
因为他们没办法独立、自理,于是只能立刻改掉错误,来讨好父母。
可一旦孩子长大了,有能力摆脱父母的控制了,这一招就不管用了,如果父母不自量力,继续威胁、警告,那很可能会爆发更加激烈的亲子冲突。
并且我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很可能就会觉得你对她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安全感也会丧失掉一部分,继而变得更加胆小或者不自信。
你是不是感觉当父母太难了,这不能说,那不能说,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交流了。
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怎样与孩子进行正确的,非暴力亲子沟通。
02 、如何进行非暴力亲子沟通
具体该怎么做呢?在揭开谜底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在你和孩子的日常沟通中,正确,错误,坏,自私,不听话,懒这些评价性的词语,是不是经常出现?
如果回答是,那就说明,大部分时候,你都在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和孩子沟通。
但大家都知道,评价往往是主观的,缺乏证据,通常会让孩子产生不服气、不被信任的感觉,很可能在开始阶段就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不仅沟通难以顺利进行,甚至最后会演变成冲突。
所以,非暴力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就是用观察的语言来代替评价的语言。
那什么是观察的语言呢? 就是客观地描述事实,但一般不对孩子的想法,行为,情感做任何推测、判断。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桌上的东西弄掉了,没有及时捡起来,你就生气的斥责:“你怎么那不负责任?”这就是评价的语言。
而如果你只是描述事实,说的是“我看到你把零食弄到地上没有把它捡起来扔垃圾桶。”这就是观察的语言。
而父母们一旦放弃先入为主的主观评价,而是改为使用观察的语言,会有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孩子可能更愿意接受你描述的事实,不会产生那么多的抵抗情绪,而你们这次沟通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之后,你和孩子的沟通就进入了下一步,那就是表达感受。
如果我问你,当孩子不听话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有的家长会回答,“我觉得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我感觉他就是学习态度不认真”。
其实这些都不是感受。这些都是想法,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真正的感受是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比如愤怒,沮丧,担忧,开心等等。
而这时,父母们要做的就是,体验自己面对孩子时感受到的情绪,给孩子示范好的情绪处理方式。
然后再帮助孩子弄清楚他在这个问题中的感受。
举个例子,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妈妈不要说:“除了玩你还会干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评价的语言。
要知道,家长这么说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就是个除了玩啥也不会的人”。
设想一下,这位妈妈已经学会了使用观察的语言,她是这么和孩子说的:
“你今天做作业的时候,去玩了三次变形金刚。瞧,这就是在描述事实。接下来,妈妈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我担心你在睡觉前会做不完作业,并且我之前就和你沟通过了,写作业的时候不能去玩儿,但你并没有做到,这让我感到沮丧。”
看,担心、沮丧这些词就是妈妈表达出来的感受。
此外,说到用情绪词表达感受,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还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把感受归咎于孩子。
听听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呢?“你考成这样,我就不可能好过“,”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孩子的表现通常是出于内疚和恐惧去迎合父母,或者破罐子破摔,与父母冲突不断。
所以父母在表达情绪的时候,要指出感受和自己的关系,比如”你考得不好,我觉得很失望,因为我看重自己在亲子教育方面的能力“。
当然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感受,比如,你以对孩子说:“我感觉到你伤心了”,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注他、理解他。
听到这儿,有些家长可能要说了,我也想关注孩子的感受,但孩子越大,和我们的交流越少,好不容易找到个话题,他也是一副你们不懂,或者我无所谓的态度。
总之,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
这个时候,作者的建议是,你可以使用一些倾听技巧来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你可以有一搭,没一搭地,多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感受。并且家长们切记,千万不要在聊天的过程中说出这样的话:“我早就提醒过你,看不听我的,后悔了吧”。
因为,孩子正在通过一点一滴的交流和你建立信任,可你这一句指责,很可能会把他推得更远,他更加不愿意向你吐露心声了。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大人要尽量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了解,孩子当下真实感受是什么。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来聊感受呢?
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所以有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背后都是有一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而一旦双方的需要都兼顾到了,都满足了,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亲子沟通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所以,非暴力亲子沟通,最关键的,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这一步,家长要学会从感受出发,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内在需要,并且尽量权衡、满足这两种需要。
那么, 具体该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来说明,妈妈质问孩子:“你光顾着打游戏,能考上什么好学校“。
儿子说,我考不上好学校也不用你管。沟通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后来妈妈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来探索自己和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首先妈妈改变了说法:“儿子,看到你考试前还在打游戏,这让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完全不听我的话,这让我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过我还是想听一听打游戏满足了你的什么需求”。
儿子是这么回答的:“我不是小孩了,你能不能别什么都管,给我点自由”。
这时,妈妈没有气急败坏地和孩子争论,而是认真分析儿子的话,看到了孩子对自由的需要。
但她还是担心,如果自己放手不管的话,孩子会管不住自己,天天打游戏。
这时,咨询师就问这位妈妈,孩子天天打游戏会怎样?学习不好,没出息又会怎样?
这里敲下黑板,你注意哦,咨询师这么问,就是在深入挖掘妈妈内心深处的真实需要是什么。
最后,妈妈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回答道:“我儿子总说我很虚荣,而我之前一直没承认过,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说实话,抛开孩子的未来不谈,我的确也想让孩子为我在亲戚朋友面前挣足面子,满足自己被大家认可的需要。”
你是不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默默地在心里承认,其实我也有这种需要,有时候会把孩子当成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这时,你不妨按下暂停键,趁这个机会仔细思考下,在养孩子这件事上,你内心深处的真实需要,还有没有其他的。
比如,你还有没有逃避责任的需要。
据作者分析,不少父母对孩子说:“你必须考一个好成绩”的时候,潜意识里可能在逃避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成长的责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来解释下,大人是有责任照顾孩子成长,并监督辅导他们的学习的;但大人不想承担,那么会怎么办呢?
只能把锅甩给孩子,并用必须这种语气来表达出来,以此来要求孩子,你一定要自己好好成长,考出好成绩来。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孩子就是不能打游戏”“孩子应该上更好的学校”等等。
如果你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应该和必须,就要像例子里的那位妈妈一样,看看自己有什么需要没满足,是否有逃避责任的需要,是否一定要通过强迫孩子来满足。
当然,作为父母,还是有责任教导孩子。尤其是很多未成年人的心智不太成熟,他们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应该要做什么。
但是明白了我们大人内心的真实“需要”之后,你就要做些思考和改变。
具体该怎么做呢?就是从观念上把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我选择要做这件事。
还是回到儿子在考试前打游戏这个例子。
在了解到内心的真实需要后,这位妈妈想明白了,我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为了我的面子,我选择管教孩子是因为我爱他,希望他有个好的将来。
所以,和儿子想要的自由相比,别人的评价根本没那么重要。
这样一来,妈妈会少很多委屈和抱怨,和孩子的沟通也会更顺畅。
好,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探讨大人和孩子的需要,接下来还要学习达成需要的方法。
还是刚才的例子,孩子需要被理解,他想打游戏。他的逻辑可能是,我学习累了,打游戏放松一下。
如果父母同意,说明父母理解了他的想法,如果父母不同意,就是不给他自由。
其实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已经尽力学习了,这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悦。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找到,同时满足双方需要的解决办法。
比如能放松的方式有很多,打游戏只是其中的一种。大家还可以探索出更多更健康的放松方式。
好,总结一下,如何进行非暴力亲子沟通,就是大人深挖自己的感受,探索内心真正的需要,然后再倾听孩子的需要,进而从观念和动机上做出改变,更好地思考怎样才能满足双方的需要。
03
克服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但实际上,家长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我火一冒上来,就忍不住想骂孩子,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就是父母们反馈最多的一个问题。
所以,要想做到非暴力亲子沟通,一定要先解决情绪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管理情绪要从爱自己开始。
比如6岁的孩子非要在冬天吃冰淇淋,妈妈不允许,但孩子非要吃。妈妈非常不理解地说,大冬天吃什么冰淇淋。
孩子反驳说,别的小孩都吃,我为什么就不能吃。这时妈妈生气了,冲着孩子吼到: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孩子呢,她也生气了,开始摔东西,于是妈妈气得甩了孩子一巴掌。
事后,妈妈也非常懊悔,因为亲子沟通在不合理的情绪表达下就变成了亲子战争。
面看上去,这场冲突是由能不能吃冰淇淋导致的。实际上,情绪背后,是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那么,妈妈到底有什么需求想被满足呢,才导致她向孩子发火。
妈妈可能觉得让孩子健康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她不想让孩子冬天吃凉的冰淇淋。
此外,妈妈还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言外之意是她希望孩子听话,能够尊重自己。
但孩子的反抗相当于给了妈妈负面评价,妈妈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
所以,重新建构自我评价,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自己始终爱自己,不这么玻璃心,是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开始。
而有些父母之所以不够爱自己,易燃易爆炸,往往是对自己过于苛责。
比如,如果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有些妈妈就非常纠结,并陷入到深深地愧疚中,觉得自己本应该这样那样,觉得既对不起这个人,也对另外一个很抱歉。
要知道,这种过分苛责带来的压力特别容易让人产生负能量。
所以,要想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就要放下超高要求,去适当宠爱一下自己,去满足下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把他人或社会的期待放在最前面。
这样你会对自己有更积极的评价,在亲子沟通中也能更好地掌控情绪。
好,说完父母们要学会爱自己,我们再问大家几个扎心的问题。
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你有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吗?
还有,你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吗?当孩子不想做数学作业,说自己讨厌上数学课,你能听出孩子的言外之意吗?你是着急的给他讲数学有多重要,还是耐心的问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上,能和我说说上课时的感受吗?”
你会对孩子足够宽容,允许他在一定程度上犯错吗?
作者给到的建议是,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应该理解到他的动机大概率是良好的,并允许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自我反省。
因为这样就等于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可以尝试的,面对问题,他们是有能力和有办法的,并且,即使做错了,孩子也能够从各种情形中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到更好。
首先你要学会爱自己,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这样更有助于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其次,你要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这样也有助于你更加心态平和地处理亲子关系。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打开沟通心门的钥匙,而让沟通有效的关键动作就是满足双方的需要。
最后,我们知道了,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发火,那么你不妨学习下爱的情绪表达。
通过爱自己,再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你的坏脾气可能就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