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44分!清华大学校长亲自带队接河北理科状元。一进他家门,大家傻了:母亲瘫痪在床,父亲精神分裂,破屋弥漫着发霉的味道,地面坑坑洼洼,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像个垃圾场。
校长谨慎的确认:“这是庞众望的家吗?”,庞妈妈在轮椅上热情的招呼他:“校长请进,这是他家”,精神失常的庞爸爸愣愣的站着,一言不发。
在这个朴素到无法想象的家,2017年,庞众望以744分的高分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是河北省理科状元。
看到这样的环境,清华校长邱勇的眼睛湿润了,他拍拍庞众望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太棒啦!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祝贺你!我是来接你去北京的!”
庞众望不敢相信:“我真的是清华大学大学生啦?”
1999年,庞众望出生。妈妈先天脊柱裂,下肢瘫痪。爸爸患精神分裂。一对苦命夫妻,有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特别高兴,妈妈说他是全家的希望,取名庞众望。
虽说家庭条件不好,可小众望从小就非常懂事。
五岁时的小众望已经开始帮妈妈干活,每天早早起床,扫地、烧水,照顾瘫痪的母亲,帮妈妈洗漱、排便,清洗便盆。
后来看妈妈做饭辛苦,他学着削土豆,切菜,就踩着凳子学做饭。
本是应该对父母撒娇,有棒棒糖、旋转木马陪伴的年纪,但庞众望不在乎,没有一句抱怨。
家庭收入来源是父亲在清醒状态下打零工,或者年迈的姥爷拾荒来维持生计。
为了分担经济压力,小众望也会跟着姥爷一起去拾荒。小小的人,拖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把捡来的垃圾藏到姥姥家。他说:“妈妈很疼我,怕我受伤”
六岁时庞仲望查出了先心病,需要手术治疗。钱,成了一大难关。有人劝他妈妈,算了吧,万一治不好,再欠外债,这个家可就散了呀?
妈妈没有丝毫犹豫:“不能放弃,众望就是我的全部。”
她坐着轮椅,让小众望推着,挨家挨户地去借。“只要能说得上话,开得了口,我就借”,从20多户人家, 借来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40000块钱。好在手术很成功,小众望很快出院,回到母亲身边。
望着恢复健康的小众望,妈妈笑自己:“其实我很爱哭,一点都不坚强”。庞众望住院的时候,她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眼泪,祈求上天保佑她的小天使。
但只要庞众望在她面前每一秒钟,她一直都乐呵呵的。虽然没文化,她教孩子要向前看,告诉他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乐观融入庞众望的性格,妈妈的爱让他阳光、开朗、爱笑,从不会因为家庭贫困,父母残疾而自卑,庞众望信心满满的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家不够好,我的妈妈那么好,我的亲人每一个对我都那么好。”
妈妈说:“他是我一辈子最大的希望。”
庞众望从小知道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种奖状贴了满满一墙。因为妈妈不能上学,所以告诉他:要珍惜读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让庞众望一直努力读书。
同学们问他学习轻松的秘诀,他搬出“妈妈的理论”:就是钻研,死磕,我妈妈说过,你面对什么,就解决什么。
上了初中,庞众望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除了上课,照顾妈妈,做饭洗衣,还要去拾荒,每天忙得团团转。
但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初二时因为要还债,吃得太没营养,妈妈得了严重贫血,需要住院。
这一次,挨家挨户找人借钱给妈妈的是庞众望,他终于筹到5000元。
爸爸没有能力去医院照顾妻子。庞众望就在医院旁找了个小饭馆打零工,每天给妈妈送饭,然后自己去菜市场捡点别人不要的菜叶子,借饭馆的锅炒炒吃了。
等妈妈治好出院,庞众望才敢搂着妈妈哭着说:“妈妈,你吃好一点,我不想没有你!”
这次经历,让庞众望真正长大了,他知道:我就是全家人的希望,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这个家。
他说:“给自己压力,会变成动力,让我努力向前看。”
2014年,庞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吴桥中学。上高中需要住校,想到妈妈天天只能守着一个轮椅,一张床,怕妈妈孤单,他利用暑假,悄悄写了30封信,“每天读一封,就能看见我啦!”以这样的方式,他陪伴妈妈渡过三年。
高中每个月难得回家,但只要回家来,庞众望就安安静静地陪在妈妈身边,和妈妈说说话,就这样,有妈妈在就觉得很幸福。
2017年,庞众望高考考了684分,他又以优秀的综合表现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以744分被清华录取。
在大学,他依然品学兼优,获得“学习进步奖”,还当了团支书。
如今五年过去了,庞众望在清华大学获得直升博士资格,为他的航天梦继续努力学习。
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
生活如此不易,但庞众望的努力向上、阳光乐观的精神让人感动。
不抱怨,不哭泣,心怀感恩,这才是强者。
正如庞众望在日记里写到:既然困难选择了你,你就把背影交给他,把笑容交给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