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计划启动的初心各不相同,但是放弃的理由往往非常相近
在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中,“感知计划的复杂性”在减肥初期最为常见
我们经常在谈论健身的方法时,就好像我们并不需要为此而付出代价一样。
事实上,体重管理、健身计划的顺利执行,无不需要大量的认知能力,如果尚未做到最基本的认知体系建设,计划的执行会远比你想象中的耗能。
我们以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几种健身、减肥饮食计划为例,来看看当认知能力不够时依,执行下去会发生什么
①“万能公式抄作业”
“抄作业”型往往是我们最先尝试的饮食计划,即使你能做到离群所居按计划备餐,但执行过程中,依然有两条必踩的认知陷阱在等着你:
1.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基数、不同的运动基础、不同的基础代谢,却参照使用完全一致的饮食,Are you sure?!
而后只会出现两种情况,“吃多了”或“吃少了”,不掌握自身实际生搬硬套的饮食计划都是耍流氓;
2.看似简单、健康、清淡的食材与加工手法背后,隐藏着对食欲的压抑和原有饮食习惯的否定,为放纵暴食埋下伏笔。
②碳水循环饮食
碳水循环饮食法,在有力量训练习惯的人群中非常是流行,精确的计算与控制让你减的更加笃定,但真当你开始执行了,你就会知道,“精确”的代价,是多么残酷:
水涮菜成为必须,因为炒菜中的油脂无法计算;随身携带食物秤称量,遭到很多自己做不到就觉得你也不行的黑子们的风言风语(例如:“胖成内样还整天带个秤,是怕自己吃的不够吗?”ps.别问题主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一个朋友偷偷告诉我的...)
就算你内核很稳,克服了旁人的不理解,下面这些探索与纠结的过程总规是要够你喝一壶的:
1.低碳日如何选择食物能更有饱腹感?
2.如何安排碳水摄入时间既能不影响工作生活,又能维持训练状态?
3.高碳日要如何选择食物确保在碳水摄入充足的情况下,脂肪又不超标?
4.食材的称量计算是用去皮重量还是不去皮?
5.是该在高碳日安排休息还是低碳日安排休息?
等等......
为什么减肥计划制制定的越精确、越专业、越复杂,反而越难以执行?
关键就在于,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学习技巧、认知提升还是习惯的养成,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比一张计划表和一份壮士断腕的决心要高得多的多。
减肥起步期,只有化繁为简,将“完美”计划消减到可以轻松、自然的“发生”,才算找到了最适合你的计划,才算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