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二胎刚生不久的妈妈打死自己孩子的事件。据这位妈妈说,她哄老二睡觉,老大吵闹,说了不听,于是下手打,越打越重,失手打死了他。在这个事件中,妈妈把发脾气这种情绪的暴力演变成身体的暴力,酿成了人祸,让人唏嘘不已。
孩子总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就想通过发脾气来震慑孩子,可往往事与愿违;而大人觉得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才发脾气,这样好像就理所应当了。殊不知,家长在发脾气甚至动手打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里既有恐惧又有愤怒,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谈何健康。拿自己的例子说,我清楚的记得,小的时候挨了打心里特别委屈生气,于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哼,哪天我离家出走,让你们找不到我。
家长的负能量终究传递到孩子心理或是身体上,会激发出人性的恶。新闻里的妈妈失手打死了孩子,小小的我在心里想的是如何报复打我的爸妈。当然,这是极端的情况,任何家长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其实,发脾气或者打孩子是简单的,后果是可怕的。
面对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因为他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感受;或者,孩子会变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暴力倾向,因为他看到的父母就是这样,所以也认可这样能帮他达到目的。我们可以选择费点力气的方式,稍稍控制一下情绪来面对孩子的各种不如意的状况。
首先,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做为家长我们要尊重他。无论对错,都要给他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了,要及时鼓励他;错了,我们要跟他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让他知道我们在乎他的想法,为他着想,错了也没关系,我们和他站在一起帮助他改正。
其次,要让孩子知道家长设定的规则,当然这规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打破了规则,那孩子就要受到一定的责罚,家长对此冷静的对待和处理,孩子也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最后,如果实在忍不住发脾气了,事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承认自己一时着急发脾气的不当,让他能理解你为什么发脾气,而不至于耿耿于怀许久。这无形中也让孩子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久了,孩子会深深的信赖爸妈,那么家长在管教上会事半功倍。
总之,父母也需要在与孩子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并有所进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给孩子创造轻松的成长环境,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