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简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王彩琴教授《优秀教师的修炼: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知•行”》专题讲座

张爱敏

2025年9月26日上午九时,秋雨呢喃,浪漫满屋。我们再度迎来了那位亦师、亦友、亦如邻家大姐的引路人——王彩琴导师。她以《优秀教师的修炼: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知·行”》为题,为我们开启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精神盛宴。我们深深地迷恋于彩琴导师亲和而又深邃的语言中,她时而如良师谆谆教诲,时而如挚友促膝长谈,时而又流露出童心未泯的智慧光芒,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

一、 初心之问:回溯来时路,照亮未来程

讲座伊始,彩琴导师便以一声看似简单却重若千钧的追问,打破了会场的平静:“入职那天,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这一问,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激荡起无数回忆的涟漪。

作为一名农民的女儿,当年,我紧握着乡亲们的期望走进师范,立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毕业时,我怀揣着李老师的赠言“爱敏,你有爱心,又温柔善良,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而选择乡村,一守便是三十四载春秋。为了让农村娃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用整个职业生涯践行的教育初心与生命契约啊!

紧接着,彩琴导师又一句“五年前,你的职业规划又是怎样的?” 再一次引导我们从“初心”望向“成长”。我想起了2019年,我很幸运地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又被推荐为长垣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招募成员时发布了一个招募令《未来你我,SUN发光芒》 ,现在再次阅读依然心潮澎湃。而今,从名班主任工作室到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从怀揣“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从“让每个孩子被看见”升华为“假如我能唤醒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就能唤醒一群又一群孩子”。直至2024年参加领航研修后,立志“成为一束光,不仅照亮自己,而且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我想:这就是一名教师从坚守者到点燃者的“道德知行”修炼之路吧!

二、 登高望远:循政策之“道”,明攀升之“径”

彩琴导师从是否知晓一个文件的问询,再次将我们的视野引向更为宏阔的天地。她高屋建瓴,对 《河南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方案》 进行了精准导航式的解读。

彩琴从“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主要任务”、“实施保障”,系统梳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路径,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图”。她强调,善于关注并理解国家及省市的方针政策,是教师实现自我突破、实现梯队攀升的重要前提。

彩琴导师的谆谆教诲,再一次启示我们,优秀的教师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应胸怀大局,借政策之势,明发展之道,从而实现从“被动成长”到“主动规划”。

是啊!机遇总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三、 溯本求源:解字里乾坤,悟育人至理

彩琴导师对“道·德·知·行”四个字的溯源性进行创意解读,她带领我们走进汉字的结构之美,探寻教育的本质。

何谓“道”? “道”字,是“行”与“首”的结合。彩琴导师阐释,这寓意着人的行动(行)必须由思想(首)来引领。无论是个人的外在行走,还是教育的内在发展,无不遵循着内在的规律与信念,这便是“道”。

何谓“德”? “德”字,由“彳”(行)、“直”、“心”构成。这意味着,行为正直(直),心念端正(心),表里如一,方为有“德”。

彩琴导师又引用《道德经》,精辟地总结:循道则行正,而行正心直即为德。教师的“道”,便是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课堂观;教师的“德”,便是将这些信念化为正直、仁爱、公正的教育行为。

由此,彩琴导师抛出振聋发聩的四问,引领我们向思想深处漫溯:

教师之“道”,源自何处?

教师之“德”,如何体现?

教师之“知”,是否重构?

教师之“行”,如何不惑?

这四问,直指教师修炼的内核,引领我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审视。

四、 知行合一:聚焦教学要素,让素养落地

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彩琴导师另辟蹊径,从最熟悉的“教学”二字入手,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微观解剖”。她指出,教学是一个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生)、教学工具(技术)、教师自身、教学环境五大要素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一名自觉的教师,必须深入分析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的内涵与要求,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她强调,课堂行为的转变从研读课标开始,唯有让教学目标、方法、过程、评价形成合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在课堂“落地生根”。这正是“知行合一”在教学现场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教师认知(道、德、知、行、思)的最终外化。


五、 教师画像:从“自觉”到“卓越”的修炼境界

彩琴导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秀教师”的清晰画像,这亦是专业修炼的进阶路径。

彩琴导师对比了“自觉的教师”与“外铄的教师”:

自觉者积极研读、乐于反思;外铄者惯于抱怨、倦于行动。转变,从“自觉”开始。

彩琴导师还对优秀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应智于质疑,不懈追问,保持思想的深度与活力。

应协同队友,并跑出自己这一棒的最好成绩,在团队中发挥光与热。

应乐学善学,自主追求终身可持续专业成长。

应善于开展并引领校本或区域教师的分层培训,实现从“成就自己”到“赋能他人”的跨越。

正如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所言:“一切都在课堂。”课堂,正是检验我们“道德知行”修炼成果的最终场域,学生的终身成长,系于师之道德知行。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教师的荣耀,在于点亮。沉醉于彩琴导师的追问中,我们重温了入职的初心,审视了成长的足迹,明晰了政策的路径,更深悟了“道德知行”的修炼内核。我们深刻认识到:课堂行为的转变,始于对课标的深度研读;而学生终身的成长,则系于教师自身的“道、德、知、行、思”的修为。

亲爱的各位同仁,请将彩琴导师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教诲带回日常,努力做一名“自觉”的教师,以“道”为引领,以“德”为准则,以“知”为根基,以“行”为体现,成为那束温暖而坚定的光,不仅照亮自己的专业之路,更照亮孩子们的前程,与同行者一道,向那“青草更青处”不懈漫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