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车这件事上,爷俩意见始终不统一,一个看中昂科威,一个中意凯迪拉克。一个二十多万,一个三十多万,相持不下,各说各的优势。
最终父子之争以儿子失败结束。试驾归来,儿子沉默不语,突然对我说:“我就不明白了,妈妈,你当初怎么会看上我爸这样又穷又丑的人。要是不穷,我们不就能加上十万,买我看中的车了吗?要是不这么丑,我不也就能帅点了吗?真是不知道你当初怎么想的”
令人哭笑不得,小脑袋瓜里怎么能有这种想法?“我和你爸是白手起家,谁也不靠,靠自己现在有车有房,你想买的车将来是要靠你自己。你有能力了想买什么样的车都行。而现在我们就这个能力,所以只能买二十多万的车。”儿子听后不再说什么,其实是对这场父子之争输的不服气。
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篇名为《生涯规划教育,你应当早早让孩子知道的那些事》的文章,专家通过8000个个案咨询发现,个案呈现的状况多为退缩、自卑、低自尊、逆反、厌学、拒学、逃学、冷淡、懒惰、无欲求、抑郁、成瘾、考试焦虑、自残自杀……考入大学的,又有许多被退学的或是想退学的,而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的比比皆是。这些都缘于家长和学校教育缺少对孩子进行生涯教育,缺少对自我人生规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到他喜欢的并且他擅长的,进行规划,制定行动计划,修炼各种能力,最终实现梦想。
儿子喜欢研究汽车,我顺势问他,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行业?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汽车行业了。我说:“汽车领域职业很多,你有具体的方向吗?”“我要做首席设计师!”接着开始了他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演讲了。
他提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汽车品牌,还提到了他最崇拜的汽车设计师。谈到了做设计师很不容易,几千张几万张设计图纸也不一定有一张满意的,不能模仿,要有天马行空地想象力和学识,才能有全新得设计。作为设计师还要从基层做起,还谈到了汽车动力学……
看他神采飞扬地样子,我不禁惊愕佩服,本想引导他将来的职业规划,没承想,他走到了我前面,学识眼界视野,都比我们强,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的小脑瓜里到底装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要重新审视这个倔强的小男孩了。
虽然这仅仅是他目前的理想和目标,将来也不一定能够从事这个行业,但是至少看到他对自己有规划,对自我有想法,这些都会变成他为之奋斗的动力和压力。
上海交中IB课程中心的高二学生王瑜亮,自学了博导的所有论文,最终凭借LED灯光定位导航的发明,得到了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通信系主任、中国可见光无线通讯第一人迟楠教授的肯定,并热情邀请他加入她的团队,在这个中国人走在世界前列的领域里贡献聪明才智。王瑜亮就是因为有了可见光研究方面的志趣,才会有超强的学习力,自学博导的所有论文。
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兴趣变为志趣。那么学习就不在是家长和学校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的主动权就到了孩子自己手中。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期待看到的吗?
此场换车风波,儿子虽然没有如愿以偿,输给了老爸,但是却赢在了志向上。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妈妈也希望你成为一棵耸立蓝天的大树。在阳光下自由地生长,像树一样面对风雨时有一份淡定从容的状态,像树一样把根紧扎在地下,然后蔚然挺立在世上,光明磊落,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