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也叫介之推,生于山西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因晋献公宠妃骊姬欲立其子为太子,将太子申生陷害致死。重耳因畏惧出逃,开始了十九年的流浪生涯。介子推认为重耳有才有德,是晋国复兴的希望,所以从一开始就追随重耳左右。
他们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有一年逃到卫国,重耳的粮食被盗,他饥饿难耐之下向农夫乞讨,反被农夫用土块当成饭给戏弄了一番。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偷偷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野菜一起煮了给重耳吃。这就是“割股奉君”的典故。要知道,重耳只是个落难公子,是连农夫都能耻笑的人,可是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十九年后,重耳成了晋文公,介子推也没有像他人一样主动请赏。他始终认为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应该的,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他对那些没有跟随重耳流亡却主动邀赏的人很气愤,所以就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寻不到介子推,便让人放火烧山,试图逼他出来,最终介子推与其母在大火中被烧死。
晋文公深感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立庙祭祀,并规定在夏历冬至后105日,即清明节前一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曾超过清明成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的就是寒食节的景象。
作为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食物种类丰富,当然觉得禁烟火、吃冷食没什么难的,但是古代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也足以显示介子推在晋文公心中的份量了。
B�X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