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活动的一些感想

这算偷拍不,违法不?

谈《非暴力沟通》,主题很好,去的人也很多。

可我觉得昨晚的活动是体验度有些糟糕。这一点,从活动期间离开了四五个人能反应出来。若不是因为有美女,我也早就闪了(捂脸)。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if !supportLists]1、[endif]话题扯的太零碎

差点就脱离了沟通本质。问题是现场提的,然后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本身占用了太多时间,而且不容易聚焦;

[if !supportLists]2、[endif]没有有效界定问题

短短几个字的描述并不能有效描述问题。倒不如主持人事先选出几个现成的问题,然后投票选出大家感兴趣的;

[if !supportLists]3、[endif]每个具体步骤的指导思想没有明确说出

不明确目的,玩起来就有些蒙。

比如针对选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开放性问题时,好多人直接就说出了解决方法,难以使案主有效的谈感受。

小结:形式很新颖,但不大容易驾驭。

或者说这种玩法,对主持人及嘉宾来说比较陌生,要求也比较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大肆探讨一番。

1、为什么会导致暴力沟通?

主持人的意思是觉得嫌麻烦。

因为有四个步骤,讲事实、讲感受、讲原因、提要求。

对此,我的看法与其不一致。

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上来就进行道德评判;

二是不够聪明,实际生活中爱的语言应用的不够多;

三是比较懒,并没有努力的想控制自己的情绪。

搞清楚原因,提高戒备心。


2、如何有效谈自己的感受?

思维导图中说,男性不会体会自己的感受,女性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并不习惯谈感受,而是跳过这个步骤,直接进行道德评判。

将包含感受的高频词汇集中起来,玩个游戏。


3、如何有效感受到他人的需求?

这与第二个问题看似如出一辙,其实是站的角度不同。当对方无法说出感受时,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暴力并不是指使用武力或人身攻击,而是指产生愤怒情绪。

而愤怒源于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

每个不可描述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需求。

实在感受不到,多多理解。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有句名言,爱是深深地理解与接受。


吴军在《见识》里有一句话,之所以要反复阅读经典,是在不经意间提醒自己一些内心明白却总是被淡忘的道理。

脑子再好使,也需要不断激活,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以方便随时调取。

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拆解,使沟通理念深入到骨髓之中,让人哪怕是上厕所时都能想到它,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大方向。


(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