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是越来越不向着好的趋势发展了,东交民巷打不下也就算了,洋鬼子们的援兵也一路往京城赶来。
早在1900年6月26日,开战后5天,南边的上海市长余联沅便代表时任湖广地区首长兼军区司令张之洞、两江地区(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地)首长兼军区司令刘坤一、闽浙地区首长兼军区司令许应骙、山东省长袁世凯、浙江省长刘树棠同十一国驻上海领事签下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因此战火暂未扩大到黄河以南。
但是北边,京城里的官老爷就没这么好受了。
1900年7月27日,端王载漪先是“怂恿”慈禧用总理衙门领导兼吏部副部长许景澄、文旅部长(太常寺卿)袁昶这两个议和派的人头来“冲喜”。但是这次“冲喜”没有奏效,8月7日,十一国联军就攻下了杨村(今廊坊附近)。8月10日,端王载漪又怂恿慈禧杀国防部长徐用仪、财政部长立山(就是前文劝陈夔龙放粮那位)、内阁委员兼礼部副部长联元。
但是,知道的都知道,这只不过是迷信,是借刀杀人罢了。8月11日,三位高官被压往菜市口问斩,也是这一天,十一国联军打到了通州,大清帝国这方的主帅李秉衡以自杀方式领了盒饭。
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李秉衡这位长江航运管委会主任(长江巡阅大臣)的陨落而消失。
4天后,即1900年8月15日,天还没有完全亮堂。
慈禧这回是真的玩大了,拉着还在祭祀的光绪皇帝,和上班来的早的“卷王”或者在皇宫里值班的,如内阁常务刚毅、军机处领导赵舒翘、皇宫(皇族)管理办主任继禄等数十人放弃皇宫、放弃京城,着急忙慌的开启了西逃。
帝国的控制者慈禧,名义上的元首光绪皇帝载湉都跑了,大清帝国还没有被亡国,那下一步就是和谈。
早在1900年6月30日,开战后的第9天,两江地区(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地)首长兼军区司令刘坤一就转达了河北、京城地区首长、军区司令兼北洋集团董事长荣禄的密信,请时任两广地区的负责人李鸿章北上。
7月16日,李鸿章从广东出发乘船北上。但是这番北上,名不正言不顺,没有慈禧的授权,在华经营多年的洋鬼子们自然不信李鸿章。7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31个地方封疆大吏联名推荐李鸿章为全权议和达成。
但是这个时候,慈禧还对长江航运管委会主任(长江巡阅大臣)李秉衡抱有希望,直到8月7日,因为这一天,李秉衡丢掉了杨村,可以说丢掉了京城的屏障,此时慈禧应该就已经要准备西逃了,但是拖延症直到洋鬼子打进来才匆忙逃跑。所以在8月8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的文件才正式下发。
这一年,李鸿章78岁,又疾病缠身,可以说丧钟已敲了个前奏。可是大清帝国已经找不出深知政府游戏规则,深知外交游戏规则,而且还敢于背锅的的人才,只能是“能者多劳”、“劳累致死”“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