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味道
“每次回去到了县城之后,都要吃碗折耳根再回家。”小凤眯着眼睛笑道,好看的长睫毛簇拥着满眼的笑意。
我夹起一根折耳根,玩味似地看着。折耳根我吃过一次,真吃不来。可是我能明白小凤是想家了,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食物对于一个人,那独一份的味觉记忆,镌刻在生命最初的记忆里,是何等珍贵,这大概就叫着故乡味道-----舌尖上的乡愁。
顺着小凤绵长的笑意,我也怀恋起我的故乡味道----蒸米粑。每次离家,我都会吃蒸米粑。
家乡风俗,腊月二十七日习惯做蒸米粑,就像北方包饺子一样。大半个正月都有蒸米粑。
选用优质的籼米,淘洗后在清水里浸泡一二个小时,滤干,上甑内蒸,蒸至七成熟。然后倒出来阴晾,等凉干后再磨成粉。做蒸米粑第二技术关键点是揉面。将米粉倒入木盆或缸钵中,加入开水,边加边搅拌。用力揉粉,一直揉到粉团不粘手和木盆或缸钵为止,搅匀后再把粉揉成团,搓成一个个一寸左右小面团,用湿纱布遮盖。做粑时,用手捍成半分厚的圆粑皮,包好粑馅,做成大饺子形的粑放进笼蒸。在捍粑皮时,为使粉团不粘手,有用干粑粉或用菜油涂在小面团上。
这些做蒸米粑的技能,好像也刻录在记忆里。
蒸米粑口感好取决于粑馅。而粑馅也会因为四季的不同,蔬菜的种类也会有不同。
一般选用长豆角、豆腐干、肉丁、粉丝、香菇、萝卜丝、虾米、黄花菜等,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调料等炒熟后备用。包好的粑再放入蒸笼里,注意嘴好是铺上一层无纺布,粑和粑之间留有空隙,防止相连。一层一层的蒸笼盖好,蒸笼顶上盖上一个湿毛巾,然后用大火蒸,
热气腾腾,每每这个时候是我最兴奋的时候,围着灶台手舞足蹈,一手又一手地抓着腾腾蒸汽。蒸到最上一层的粑皮没有明显的水汽,约一刻钟粑熟了。取碟盛饭蒸米粑,一次我可以吃六七个,再添一碗稀饭,那早餐可谓好极了。
到了高中时代,住校。也不是每天早晨可以买蒸米粑来当早餐,因为相比包子,蒸米粑的价格要高出一半,而其似乎没有包子馒头容易填饱肚子,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馋蒸米粑,时不时还是会买来打牙祭一样,那馅是切成碎丁的长豆角或者香辣萝卜丝,纯纯蔬菜馅也吃得满嘴流油一样,是包子无法比拟的口感。
想着有一天自己挣钱了要天天吃蒸米粑,那时觉得时光好漫长呀。
现在的蒸米粑工艺也有了改进,有了自制的压粑木工具,不再用手捍粑皮了,两片透明的塑料纸包着揉成团的剂子,压粑木工具一夹,一个粑皮就成了,做粑的速度大为加快。随着技术的改进,粑皮做得越来越薄,蒸熟之后有的看起来像透明的蝉翼。但口感没有手捍的温度好。或许失去了家常味道的氛围感,可我还是迷恋这蒸米粑。
如今,早已蒸米粑自由,可我却是在异乡。
“每次离开的时候我都会吃蒸米粑”。我对小凤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