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在甘肃舟曲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严的标准,加强分类指导,一体推进学查改,从严从实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风建设无小事,关乎人心向背与事业兴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往往以细微琐碎的方式渗透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尘埃”一般不易察觉却侵蚀着党的肌体、影响着工作效能,唯有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动真碰硬抓整改,以“钉钉子”精神破除沉疴积弊,方能涤荡作风“尘埃”,筑牢事业发展“根基”。
架起“显微镜”,深挖病灶找准“作风顽疾”靶向点。党员干部作为作风建设的“主力军”,必须练就“火眼金睛”,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在以往的反面案例中,一些基层单位将“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要求干部过度留痕、重复填表;部分领导干部热衷于“面子工程”,耗费大量资源打造“形象项目”,却对群众急难愁盼视而不见。要破解这些难题,需深入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11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全方位、地毯式的自查自纠,通过作风问题“直通车”、设立意见箱、开展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识别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现象,以“解剖麻雀”的细致找准病灶,以“追根溯源”的执着深挖病根,既要警惕“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显性问题,更要深挖政绩观错位、责任意识淡薄等隐性根源。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找准“症结”、摸清“病因”,才能避免整改“跑偏走样”,真正实现靶向治疗、药到病除。
擎起“纪律利剑”,重拳出击锻造“破障攻坚”硬手腕。面对作风顽疾,党员干部需摒弃“老好人”思想,以“零容忍”态度向歪风邪气“亮剑”。对违规吃喝、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要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坚决纠治。各级党组织要创新监督方式,搭建AI等大数据监督平台,对公务消费、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异常数据实时预警,通过畅通“信、访、网、电”举报渠道,织密监督网络,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务接待、会议安排等方面以身作则;党员干部要带头严守纪律红线,在整治行动中主动担当,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真抓实干,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带动“群雁齐飞”,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编制“制度铁网”,长效固本筑牢“防微杜渐”防火墙。作风建设绝非“一阵风”,需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教育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一些地方因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违规审批、利益输送等问题屡禁不止;部分单位考核制度流于形式,让“躺平式干部”有机可乘,严重挫伤干事创业积极性。件件反面案例都警示我们,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扎紧制度“笼子”,作风建设才能行稳致远。各级党组织要常抓不懈,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已整改问题进行复查复核,对反弹回潮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作风表现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对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树立“实干者上、空谈者下”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让好作风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涵养清风正气。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动真碰硬,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恒心巩固成效,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让优良作风成为干事创业的“助推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 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