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备课本首页永远粘贴着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以此作为“教学指南”。
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其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在相应的阶段需要达到规定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名师尚且如此,普通教师更要如此。
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控,备课时就要有树立整体结构的意识,了解一节课在一章中的作用、本章在整本书中的地位。
记得我刚开始改教物理学科的时候,学校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让我带了一个优班。优班的学生无论是思维还是学习能力都非常强,他们问的问题我虽都能解决,但总感觉哪里有欠缺,等所有新课结束进入总复习时,我才意识到当时讲授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没有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所以对教材的整体把控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支撑,也是日常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明确课时目标、还要关注单元目标乃至板块目标。应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教材,“眼高手低”、自上而下地设计好每一节课,这是“读”好教材的重要维度。
如今我反复看了几遍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此感悟更深。尤其是物理核心素养目标,包含了4个维度,细分为13个要素。课程内容的各个主题,均围绕这四个维度和13个要素铺展开来。
所以教好物理不难,第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的意识,接着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各个物理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再涵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的品格。同时,这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几个关键步骤。
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让我愈发明白,教学既不能脱离课标这座“灯塔”,也不能忽视教材这块“基石”。熟读课标,是为了让每一步教学都不偏离育人方向;把控教材,是为了让零散的知识生长成系统的能力。
未来的课堂上,唯有始终以课标为指引,以教材为依托,在“读”透课标、“研”通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让教学目标落地,让学生在知识与素养的进阶中稳步前行,这便是教学路上最踏实的成长,也是对教育初心最真切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