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本周随笔3/3
《原则》阅读笔记:
1. 做到头脑的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a. 对于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而言,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的价值是无限的
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做决策的最佳人选,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是,尽管我们要自己弄清楚要什么,但其他人也许更知道如何实现它,因为在一些方面可能他人强而我们弱,而且其他人可能更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b. 不要担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为你的障碍
想想看,如果人们不是隐藏看法,而是公开分享看法,这将减少多少误解,世界的运转将会多么高效,我们将会多么接近真相
c. 拥抱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将带来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2. 观察自然,学习现实规律
自然是比人更为高级的存在,自然比人类更聪明,它向我们展示了所有的现实规律。我们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现实规律去促进自身的进化和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花时间理解自然、考察自然、阅读思考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人们思考依据两条规律,分别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一点与之前论文的自下而上思考和自上而下表达是类似的,自上而下是分析出驱动这些背后的唯一驱动法则或者规律,而自下而上就是,研究每种具体情况背后的法则和规律。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观察每种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具体情况与理论是否相符,是否符合我们认为存在的法则,如果自洽相符,那么理解就是对的。
其实这一点在论文写作中也常常运用到,也就是我们会测试得到各种各样的结果,我们对此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这些规律会从背后唯一的一种规律所主导或者统治,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条规律,并以这条规律为线索展开我们的文章。读文献其实也可以是这个过程的逆过程,我们首先拆解文章的图,按照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顺序,可以首先整理出图的顺序,然后分开每幅图中的事实和我们的解读,事实是一边解读是另外一边,然后阅读它的统一的规律是什么(理论),接着我们回过头看所有的事实是否符合这条理论,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理解正确。
然后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三条角度:
a. 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使得你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我们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对于真实情况 不能保持客观,我们认为的好很多时候是以我们认为的应该的出现的好,而不是整体意义上的好,忽视了更大的好,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客观问题,努力消除偏见多看事实。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赞同自然,臣服于事实,而非内心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
b. 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更大的回报
c. 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所有的东西都以类似的方式逐渐进化,这只不过是一个要么适应改进,要么死亡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我们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人都是不完美的但人具有改善的力量,不存在完美的人,因为进化是永不停息的过程,是永恒的真理,如果人是完美的那就等同于停止进化,等同于他不是一个人了。因此,承认我们的不完美和缺陷是第一步,然后应对我们的缺陷,从缺陷中获得教益,不断坚持,为成功做准备,否则将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