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晓玲分享第346天(20231016)
运用内在的自我觉察去建立和维持关系,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对方,减少很多误会,否则我们可能会按照内在的本能模式去运作,产生一些糟糕的感受和不明智的行为。
我们要学会在关系中站在观察者的位置去觉察关系的真相。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共情。共情对应的很重要的疗愈技术,叫作倾听与理解。当我们把“共情”“倾听”“理解”这三个词放到关系中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与对方之间似乎需要第三个人。就像有时候我们看到一对夫妻打得头破血流,关系已经没有退路,他们就需要找一个心理治疗师,这个治疗师就是第三个人。
治疗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告诉丈夫,妻子的表达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她内心的动力是什么,她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是什么。反过来,治疗师也告诉妻子,丈夫真实的内心独白是什么,还有他意识不到的潜意识是什么。
那在关系中没有咨询师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就需要去练习让自己从内在的自我中脱离出来,以观察者的身份去看看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要将“觉察”这两个字写入心里,刻意锻炼自己的觉察能力。当我们内心常常出现这两个字时,感受就会有所不同。
当你跟另一半发生争执,你越来越生气,你的语言开始变得很尖刻,充满了攻击性,对方也说了一些让你受伤甚至意想不到的话,你们之间好像要爆发一场可怕的战争,这时候有一种方法可以马上让冲突结束,它就是共情。
首先,共情你自己。你可以尝试在心里默念:我可以看见我现在的感受。如做正念,正念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意味着什么也不做,只是去观察自己当下的感受,这是正念的核心。要做到共情,首先要做到正念,看见自己的感受,然后抱持这个感受。就好比我有一个罐子,我把我生气的情绪装在里面,这就是抱持。然后我开始接受我在生气,并且清晰地告诉自己:我看到我在生气。这就是共情。
接下来,去共情对方:现在他的感受是什么?你看得出来他也很生气,他也觉得很受伤,好像他也完全控制不了自己。那么,他内心发生了什么事?
也许我们不能很快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我们看到对方也很生气、很受伤的时候,我们前面得出的那种“他伤害了我,所以我很生气”的结论可能就动摇了。想想看是不是我们说了什么,勾起对方难过的回忆,让他产生了无法忍受的感觉,才说出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话?
当你共情了自己,又共情了对方之后,你其实已经站在了一个观察者的位置,在你和对方之间营造出了一个空间,使得原本没有空间可以容纳的愤怒的能量免于爆炸。
当然,共情自己、共情对方,一开始并不容易做到。但只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去尝试这样做,我们就会累积越来越多的正面感受,找到面对负向事件的方法。
除了觉察和共情,第三点就是理解。
理解就是我们要觉察到自己在关系中对对方的控制是不好的。在关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控制着对方。期待有时也是一种控制,因为我们不能忍受期待破灭,当对方没有给出理想的回应时,我们就会觉得失控了。如果不管对方的回应是不是你所期待的,你都能够接受,那就能避免冲突。
但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也是很难做到接受的。比如我们遇到一件负面且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就无法接受它的存在。
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出了问题,你要学会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四点?是因为我们还没这个能力。
当一段关系让你觉得非常难受,甚至产生毁灭感和失控感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告诉自己,既然当下的所有东西都是会变的,那么当下的失控也是会变的。想在失控的感觉里活下来,就要先尝试稳住自己,用较缓慢的有节奏的呼吸去调节情绪,让自己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然后再去觉察,去共情,去诠释和理解。
当我们打破了很多生活中的障碍和预设的标准,才能够看到在那些标准和预期之后的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