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篇公众号文章,提到了关于读书方面的思考,其实你可以不用“读”那么多书。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对他的心学方面理论很是推崇。他的很多言语被作为金句进行传颂。其很多弟子也对他的言论进行过梳理,下面对其弟子记载在《传习录》中话进行思考。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每个人都是一台生物贝叶斯推理机,不断的迭代升级进化中。
因为不知道,有求知欲,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于是开始读书学习、求教智者。但是,学习到,知道了,只是拥有了知识起点。
知道,是行动的开端
经常听说过的一句话:
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环顾四周,看身边人。当然,这里面没有任何比较的意思。只是用健康的视角,通过观察,避免一些所谓的错误的行动在自己身上重现。
很多人学习到了很多看似有用的道理,一生却浑浑噩噩;一些人却把道理作为催化剂,从此让人生发生了巨变。
行动,则是知道的完成
知道、行动,发现问题,迭代改变,完成进化。简单的动作,持续的重复,假以时日,终究会发生巨变。
这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简单道理,知行合一。
知和行是同一件事,如果你做不到,并不是因为你的行动力很差,而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可以理解为尚未明白其威力,以及其最终造成的后果。
你觉得你知道了,实际上只是因为觉得这个逻辑无法反驳,看似非常有道理而已。并没有进行消化吸收,内化成为自己的营养素,融入个人的肌体,实现赋能。
听到很多时候,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究其因,是通过人生历程,亲身实践,才发现周而复始这个简单道理,自己犯过的错误,取得过的成就,都是在书本里面有着清晰的记录,只不过我们没有看到,知道了没有去做而已。
很多时候,人都需要亲身经历,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悟出这个道理,才是真正的知道。
交通规则很重要,不闯红灯是底线,然而,日常生活中,总是很多人无视红灯的存在,为所欲为。再升级,一些人蔑视法律的尊严,肆意践踏,最终倍正义进行了审判,悔恨终身,然而,已经太迟了。读史明智,历史书里面,记录了很多贪官污吏,他们的犯罪事实历历在目。教科书也反复灌输,身正,清廉之类的价值观,可是总是有那么多的人,以身试法。
只有怀着敬畏的心,审慎的去生活,树立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才会走好属于自己的一生。
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就像我们都听过身体健康最重要,但是行动上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如果不能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我要活这么久干什么?
二十岁时,为所欲为,三十岁时,感觉还早,四十岁时,幡然醒悟,五十岁时,豁然开朗。
事实总是这样子,案例数不胜数,即不重视锻炼身体,认为钢铁之躯。直到意外发生,生一次病,住一次院,上一次手术台,或者到中年感觉自己体力大不如前,大吃一顿就肚子疼,才真正开始锻炼身体,控制饮食。说晚也不晚,说早也算早。
观察身边人,观察一些名人,总是会会发现,他们大病一场,从死神手中逃脱,捡了条命幸存的人,跟他们交流,好像突然就和从前判若两人,总感觉不是他了。主要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他在这时候,才终于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也会重视锻炼身体成为必须。
终身学习极致践行者
有些人一生70-80年作为一辈子,有的人实现了时间折叠,20年作为一辈子去生活,甚或还有把7年作为一辈子去诠释。
不管怎样,他们都是不知道没关系,一旦学到、知道,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到,持续迭代升级,让自己发生蜕变。
这就是,你经常看到一些人,明明已经五六十岁,在外人眼里,他们依旧年轻,思想不落后,身体很健康,有着求知欲,从不知疲倦,没有成为大肚腩、中年油腻大叔、没有枸杞补剂,也没有手串相伴等等。当然,人的爱好不同,没有对错,只不过时间是一把天平秤,非常公平的进行着筛选,过滤,正如信息流,磁铁,总是吸引能产生同频共振的元素。
于是,有些人会通过快速行动和实践,去让自己拥有这个从前没有的体验,从而知道这个道理。
不论是被动行动,还是主动践行,行动起来,才是真正知道的时刻。
表面上知道的道理,一到行动就会忘,而真正理解体会过的知识,是不需要记住的。
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心流,还有知识经由一些人流淌出来。
谢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