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基因则会影响人们对事情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行为。简单来说,一个人面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时的各种反应,就是心理基因的表现形式。心理基因是人从很小的时候就逐渐建立起来的,是人们理解周围世界、周围人以及自己的底层逻辑。这些底层逻辑包括观念、想法,以及处理情绪和事情的方式,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如何应对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陈婕君《可塑的我:自我心理发展学的35堂课必修课》
可能大家都有过一些体验:为什么我总是掉进同一个坑里?为什么这次的经历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我怎么又把自己逼上同一个困境中?
当你发出疑问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觉察了,而这种觉察也是我们探索为什么会这样的基础。
之前在学习心理动力学的时候经常会用“强迫性重复”来解释这样的情况,当时觉得很神奇,一个人会不停地重复自己所走的路,会与不同的人建立相似的关系,但当再次去感受这个词语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件令人很痛苦的现实,当很多人多次进入糟糕的亲密关系时,或者卷入同样的情绪漩涡,陷入被动的困境时,就会不停自我怀疑,否定自我,而真正地觉察到这种类似的重复与自己有关时,会更加痛苦,就好像应对了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句话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很痛苦残忍的一句话。往往认清事实又无法改变的时候是最无助和被动的。
与强迫性重复类似的能够影响我们行为结果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基因”。心理基因是一个人思考的底层思维,是我们面对很多事的一种本能的认知和态度。这里面包括的思维、想法、观念决定了我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进而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模式。一件事未发生心理基因有可能已经预测了一种行为结果。所以,强迫性重复的发生也不难理解。
在动力学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强迫性重复还是心理基因都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与人际互动有关,都是与自己有深入地联结,这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我们的选择与行为模式,进而渗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