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瓜太多,以至于有一个国外的大瓜被人忽视了。
泰国王妃被废。
我看到这个新闻时,可谓惊讶之情与八卦之心齐飞,因为34岁诗妮娜,今年7月份才刚刚被册封为贵妃,当时轰动一时。
要知道:
1、泰国早在1935年已在法律上废止一夫多妻制, 诗妮娜是80多年来第一个妃子。
2、封妃典礼,特意选了国王67岁生日那天。
3、她同时被授予四个勋章,与王后苏提达一样。
荣宠极盛,前途无量。
万万没想到,才3个月,国王就以“对泰王不忠”为由废除了王妃所有封号。
声明中的措辞毫不客气。
说她不尊重国王与王后、软硬兼施让国王给她名分、甚至连国王和王后的日程都要插手干涉,不恪守妃子本分等等。
在泰国,“冒犯君主”属于严重犯法行为,可想而知,失去王妃身份的诗妮娜未来将面临的是何等艰难处境。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人,我发现,许多人很聪明、很上进,但一不留神就把满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他们自认为才华横溢,背靠资源就能无所不能,却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潜规则。
而恰恰是这些规则,无论是皇室还是普通职场,都是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的必需前提。
01
过分强调地位
废妃声明中有个细节。
在苏提达5月加冕典礼前,诗尼娜“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抵抗和施加压力”,还企图让国王任命她为王后。
为了证明地位,诗尼娜曾多次要求出席公务。
可以说,为了头衔用心良苦。
可她忘记了,泰国王室和政治制度中等级观念森严。就算是王后,出席活动时也不能与国王并肩而行,必须跟在国王身后保持半米左右的距离。
明目张胆地抢夺后位,无异于火中取栗,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未能如愿当上王后,她又通过各种手段要到了“贵妃”的名分,并试图与王后平起平坐,无视泰国王室传统。
诗尼娜平民出身,到这个位分绝非傻白甜。只是,过于膨胀的野心让她犯了职场中的大忌:
狐假虎威,吃相难看。
为坐上高位不择手段的事情,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很早之前,我所在部门内部竞选时有2个副经理人选。其中一人从参与竞选开始,安排工作或开会时,经常有意无意地打着经理的名义。
“陈总的意思是”、“陈总和我沟通后认为”、“后面XX工作陈总可能会让我负责”。
实际上那些工作,就是他日常的分内事,压根没必要搬出上司。
不知道是不是经理对这番举动不满,最终他落选了。结果他立马跑到办公室,提出辞职,还是几个领导好言相劝才留下来。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虚假同感偏差”。
简单地说,你以为做了某些老板考虑的事,就把自己代入了老板身份。久而久之,内心认定自己就应该拥有某个光鲜的头衔。
忘记了客观环境,对理想画面深信不疑。
以至于又顺势踩进另外一个坑,没有及时汲取教训。
一般来说,人碰壁后会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可当你过分想要某个结果时,不撞南墙不回头,错失了大量的补救良机。
如同《教父》里的经典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质的人,自然不是一样的命运。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欲望蒙蔽双眼后依然不断犯错。
02
过分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本身没错,可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点时,就很难看到职位最大的价值。
就拿这位泰国前王妃来说。
比国王小33岁,年轻貌美。早年被曝光的与王储逛街的照片里,她与王储一起贴假纹身、穿露脐装。
国王喜欢穿得清凉,她就迎合着越穿越清凉。连自己发布的图集、典礼或公共场合的穿着都是热辣火爆,要不就与众不同。
不得不说,诗妮娜带给国王小情侣一般的甜蜜感受,这也是她曾极度受宠的重要原因。
But,过分出风头,这对一位王妃而言并不是好事。
无论是皇室内部还是民众,都觉得她没把皇室声誉放在第一位。
反观苏提达王后,多以沉稳、积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对皇室成员姿态谦卑,更是得到了婆婆,也就是王太后的认可。
对比之下,高低立现。
泰国现任王后苏提达
后台时常有读者问我:
“如何和老板走得近一些?”
“老板最爱马屁精怎么办?”
“讨上司欢心是不是很重要?”
不少人咬牙切齿地认为,竞争对手就是因为和老板走得近,才更胜一筹。
我这么说吧。
如果你只是想和老板走得近,其实有1万种方法,但关键是:
拉近关系了,然后呢?
是想给自己更多展示的机会对吧?
这就要求你的业务能力本身够硬,否则,只会放大你的缺点。
至于要不要将重心放在“投其所好”上,我觉得没必要。
一来,它分散了你增强自身实力的注意力;
二来,重心押注在某个人身上,拉高了关系带来的风险。好不容易与人家称兄道弟,万一对方离职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观念上没有主次之分,行为上就会本末倒置。
03
贸然进攻,手伸太长
这恐怕是最致命的一点。
平心而论,诗妮娜被封为贵妃后十分勤勉。参观惩教医院、当起志愿者、去废水处理中心捞浮草、与百姓们打成一片。
实际上,力气完全用错地方。
因为她在未经过国王批准下擅自参与了许多公众活动,甚至为了出席公务,假传圣旨说是国王的意思。
这种“手伸太长”的举动,别说是王室,搁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场景也让人相当忌讳。
我曾经在文章中,鼓励大家工作中尽量主动些。
有位读者说:主动?你不知道这在别人眼中就叫多管闲事?
哎,你搞错了“主动”的意义。
打个比方。
·你是不是可以考虑更高效、成本更低的解决方式?
·你是不是可以多了解上下游的工作内容,让合作更顺畅些?
·你是不是能提出优化建议,把负责的任务做得更出色?
你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输出的效果和效率一步步提纯。
它与“边界感”,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很多人缺乏自知之明,凭借自个儿有一定能耐或资源,不顾共事者之间、员工与老板的边界,做出超越职权范围的事情。
自以为做事主动,不过是贸然僭越的借口。
这只会摧毁你的职业生涯,而且还是悄无声息、汹涌而至的那种。
04
生活中有一类人,其实非常可惜。
他们聪明努力、野心勃勃、胼手胝足一路打拼,或许太想实现目标,往往在即将登顶的时候将一些最基本的准则抛之脑后。
一脚踏空后,有时再难以翻身。
所以你发现没,现实中笑到最后的,往往都是那些低调隐忍、默默蓄力、行稳致远的人。
能力强大者,有时过于自信而疏忽了两点。
第一,将个人目标凌驾于本职工作目标之上,放错位置。
第二,你有能耐不重要,评价你能力的人觉得你有你能耐才重要。
一个有职业操守的人是什么样?
他们懂得敬畏。
敬畏拥有的资源、敬畏周围的共事者,更懂得尊重自己,把精力用对地方,让个人和整体共同成长。
别在飞奔时,踩烂了红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