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的地铁上开始看第四遍《放牛班的春天》。每一次观看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欢快的音乐,孩子们纯净无邪的眼神,还有老师马修光亮的头和那充满慈爱的眼睛,成了我躲避烦躁早高峰的最佳途径。
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精心打磨,无论是光影还是构图都是经典案例。这也许是默默老师把它作为我们的观影作业的原因,看一遍就会让你内心每个角落都开满美妙的光影。
《放牛班的春天》整体色调深沉有质感,像洒满夕阳的古老巷子,把回忆的故事用情感带着温度向观众娓娓道来。
故事刚开始,在黑暗里随着船鸣、鸟叫用光影将我们唤醒,画面由黑暗转向清晨的晨光,警笛声起,光影带我们进入一个幽暗的房间,音乐家皮尔沐浴在泛红微亮的晨光中,此时的静谧被一阵敲门声打破。当他接完电话,画面由黑场转接,画面再次亮起时一个特写他白色衬衣的镜头跃然入境,这时他左侧衬衣的光线已转变为太阳升起的亮色还微微泛着少许黄色,镜头慢慢上移,他左侧的眼睛在光影中闪着泪花。光影由清晨的红光静谧转变为太阳升起的亮色,让我们在画面的光影里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同时也反映着皮尔的心情由宁静转为悲伤的变化。
画面中随着光影的变化预示着人物心情的转变处处可见,此片中光影似乎成了人物心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在开始讲述马修的日记时,“池塘之低”的学校门口环境由一副简笔速写打开记忆的闸门,当镜头转为真实场景时,整体画面阴冷低沉,色调暗淡,门口两侧的草丛边还有未化掉的积雪,马修走向迷雾中锈迹斑斑、冰冷死气沉沉的铁栏杆。画面中的画外音是马修的自述,他说他在他人生低谷时来到了这里,连学校名字都像为他量身定制的。画面光阴暗淡,远处还迷雾连连,光影更衬托了他低落的心情,但导演在同样的环境下用不同的光影,表现了人物不同的命运,体现在这些方面:
1. 门口两边的积雪,有惨淡的阳光照射着,这就意味着再厚的积雪有阳光的照射总会融化,这里虽还是严峻的冬天,但因为有光,离春天还会远吗?在最后马修离开学校时,门口却是一片光亮,绿草、树荫,都焕发着明亮的色彩,一派夏季生机勃勃的样子。预示着他的人生走过严冬,迎来了他充满希望的生活。
2. 马修刚来时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派皮诺,那个在阴暗角落里小男孩,手扶着冰冷的铁栏杆,身体在阴影里脸部幽暗,门内有一些光线却没有照到他,他充满忧伤眼神的让人心生怜悯。他与马修的相遇似乎早已埋下伏笔,马修来池塘之低第一个遇到的是他,最后一个跟着马修走的还是他。可是前后光影的变化却大为不同,最后跟着马修走时,小男孩在洒满阳光的树荫下,那温暖明亮的色彩让人心生愉悦,当小男孩听到公车刹车的声音时面露微笑的画面,给人希望,让人内心由衷的为他高兴。这就是光影的变化对小男孩命运的预示。
3.贯穿故事始终的皮尔母亲,更是用光影把她的人生故事串联起来。当皮尔母亲第一次出现时,窗边站立的她,在侧面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温柔美丽,但她刚出场时的衣服一直是灰色调的,虽美丽却总带着淡淡的忧伤,似乎还有些疲惫。光影衬托了她的美丽,但光线比较收敛、暗淡,将她的疲惫和紧张也展现无疑。在故事高潮,马修的合唱团也蓬勃发展时,她换了一身靓丽的粉色裙子,她和马修在校园里坐下,她抬起头,阳光暖暖的照亮她整个脸庞,那经过岁月沉淀留下的细小皱纹,让她更加成熟、美丽。那时的光线明亮、温暖预示着她逐渐变好的生活。
其实整部作品都在光影里不断变幻,故事的开始用暗淡阴沉的冷色调或幽暗的光线,表现人物不安、被隔膜的冷漠。
但当故事发展至高潮时,马修的合唱团有声有色时,光线开始变得明亮、温和,由冷色调变为暖色调。音乐也明朗、欢快起来。
光影还在变化,当故事结尾时马修离开学校,光影变得柔和温暖,让人不禁为这温情的画面感动。
光影让这部作品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光影让这部作品有着无以言表的生命力。那一幅幅载满光影的画面,承载着一段生命旅程的点点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