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感谢科丝婷·罗卡博士以及芬兰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未来对话、高瞻远瞩,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塑造适应未来社会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更加可贵的是,他们将自己通过研究和实践收获的新理念、各个层次教育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到国际教育界,以自信、坦诚、无私的态度,与各国同人进行真挚的分享和交流,让我们中国的读者朋友能够读有所获、反思、借鉴及进一步成长。
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在变化,我们对于教育的审视及憧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芬兰的民族意识兴起于19 世纪末期,当时赫尔辛基大学的很多教授参与构建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体系。从此,芬兰政府和学术界之间就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联系。在今天的芬兰,教授依然活跃于各种团体和协会中,不断促进教育的发展。
成为“优秀”也有弊端。芬兰教育的重点不是对儿童进行测试。当第一次PISA结果公布的时候,芬兰最先质疑和批评如此严苛的测试方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这一体系感到惊讶,不知它有什么优点。很多人对这种不分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一视同仁的教育体系持怀疑态度。我们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态度相当执着。慢慢地,围绕PISA的炒作和数以百计的访客来到大学开始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开始变得过于自满而不愿意向前迈进和采取新的措施来继续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当有人建议所有的系统都应该时时更新以紧跟社会变革时,不少教育工作者会质疑:为什么要修补还没有破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