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王老师上了一节《读本》课,听后感受颇深,也引发了我几点的思考。
1.导入一定要简单明了,一针见血,不能拖沓冗长,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就像我们看人的第一印象,根据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尤其重要。
2.教学目标以前是三维目标,王老师是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到底该怎么写?能不能这样写呢?上课时要不是展示给学生呢?我认为教学目标是写给教师看的,教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看的,应该叫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不应该是灌输,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地入学生心里。上课时目标一定要明确,上课是打靶而不是打猎,目标要准确,到底让学生学会什么?怎么学会?
3.读本课不能上成思政课,读本读本一定要读,我觉得上课活动可以开展听一听,听习主席的原话;读一读,读习主席的原著;悟一悟,悟习主席的原理;做一做,承担起青年的担当。当然读本课没有固定的上课模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
4.关注学情,眼里一定要有学生。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如果没有收获,教师就是做无用功。了解学情,然后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容易,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课后,我问了几个同学,上完课后的感受,学生用了“索然无味,不知所云”这样的评价语,我想这节课的效果肯定不理想,一节课好坏,学生最有评价权。不要小看学生,一位老师课上的好不好,他们也有能力辨别。
5.王老师用的是议题式教学,我眼前一亮,但是听到最后发现还是篇章教学,那篇章教学和议题式教学到底有何区别?值得研究。
6.上课教师一定要有激情,教师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有时候教师要向演员学习,当然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有带入感,让学生跟着你的感觉走。
7.坚持灌输式与启发式相结合,读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的理论有的地方是需要灌输,有的地方需要启发,怎么取舍,这需要教师从整体的把握。
8.上课时一些低级错误不能错,比如把英雄的姓名弄错了,这是大忌讳。公开课上的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推敲,能不能说,这样的表达妥不妥,治学要严谨。
每一节课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很多人更多提的问题,如果能给出解决方案供上课教师选择,这样的意见更有建设性。王老师是辛苦的,每一个上课教师的磨课历程都是煎熬的,但是每次课后都会成长更快。
我想克服懒惰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参加各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