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硕士选调生被分配的嘉峪关,由于不满,写了《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热烈的评论。
有人认为她歧视这些地方,自身存在优越感,没有一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有人说她就是吃不了苦,就是想享受生活,呆不了小城市,又想着体制内舒心的工作,鱼和熊掌都想要。还有网友直接开骂:“看这字里行间的,我以为梦回大清了呢,一副柔弱不能自理被压迫到抬不起头的样子。你特么别去别考公啊,深井冰。”
但一些人表明也可以理解,说人各有志,寒窗苦读十几年,学历又挺高,自然不甘心,不满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都是一样。
从她写的这篇文章来看,我觉得首先呢这个小姑娘并不坏,我们也不必过多评价,其实人心就是这样,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想的。想在大城市过这小资生活,不甘去小城市吃苦。
再就是从她写的文章来看,考公并不是她的初衷,而是基于家长所要的体面。自己本来不想走的路,怎能不抱怨和后悔,怎么能保持一腔热忱去工作,去奋斗。这些也都只是她父母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真实选择。
另外她认为嘉峪关舒服了她,她对环境不满,她不喜欢这里。是金子总会发光,自己都瞧不起环境,环境怎么会善待她。吃不了苦,一味的推卸责任,还考什么公务员?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我们应该仔细考虑我们自己的未来,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要被他人的思想左右而毁掉自己的人生。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上岸”,难道只是无头无脑的跟风吗?!我们自己一定要考虑清楚,做好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