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彻底摆脱烟蒂模式 首次披露选股标准
1976年,是巴菲特的高光时刻,他在这年买盖可保险,使其在财务上获得巨大成功,是他公开投资业绩的65年投资生涯里,年度收益最高纪录,也代表着巴菲特和烟蒂股模式彻底脱钩。
巴菲特在这一年公开了他的选股标准,他以长期投资的眼光去选择股票,这就是巴菲特的“长期主义”,相信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我们自己的“长期主义”,假以时日,我们的收益结果也会诚不我欺。
1977年:开启好人赚钱模式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1977年,纺织业依旧低迷,但巴菲物仍然不离开纺织行业,因为他希望做一个被人喜欢的人,此时他的财富条件也足以支撑他放弃一些利益去这样做。巴菲特也用他的一生证明了做好人不吃亏,做好人能赚大钱。
做一个好人,你可以因此而遇到更多的好人,这是做好人的良性循环,所以永远也不要与猪摔跤,不要因此而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远离那些负能量,相信做一个好人是有好回报,这就是报应。
1978年:无奈坚守纺织行业公开反思烟蒂投资
1978年,巴菲特在这一年的股东信中指出,如果可以利用留存收益创造更好的投资收益率,我们不反对旗下全资子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全部保留。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分不分红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理层对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能够创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值。如果可以就应该留存利润,如果不可以就应该分红。
正是巴菲特对分红的解释,使我明白了企业分红的真正的意义: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1979年:伯克希尔挂牌上市论股东与公司关系
1979年,伯克希尔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东们可以直接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其股价,这样多了一个便利的交易场所的信息接收渠道。
巴菲特在这一年的股东信中讲到公司吸引股东的道理就如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样,此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明白这个道理后,在投资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不去盲目跟风,不去这个月买消费股,下个月买科技股,再下月买新能源股,如此种种。而是买入自己能力圈的优秀公司,坐享这些优秀公司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然后坚持长期主义,相信我们的目标就会因此而慢慢变得触手可及。
1980年:反复强调保险困境直言落难王子之殇
1980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讲到“我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的企业,而不是会消耗现金的企业”,这说明一个公司的账面利润不如真金白银,只有那些产生真金白银的企业才是投资者所喜欢和偏爱的。
这就是为什么看一个公司的每年是否分红与分多少红的重要性,因为一个没有分红的企业部分说明公司没有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进行分红,那么它的账面利润都是值得怀疑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红利基金受投资者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