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开着一半短会,朋友D打来电话。我轻声喂了下,她随即压低声调,“开会呢吧,有事想麻烦你,你先开,一会儿说。”
约莫半个小时后,那个熟悉的号码再次从屏幕里跳出来。
“我等评职称呢,材料都已经组卷报上去了,结果审核时说我不合格,差个荣誉证书。看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我顿时傻了眼:“当初评审条件里没说清吗,怎么现在才知道差证书啊?再说,证书啥时候要呢?”
“当初没看评审通知,以为跟以前一样呢,证书这两天都要。我也知道很难办,但我还是想起你来,看能帮上忙不。”
这大姐神一样轻松的回答,倒真让我哭笑不得。自己居然连评审要件都没弄清就组卷上报。就好比打仗,匆乱上了战场,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
唉,这么多年,她还是这样稀里糊涂不求上进的样子。
接下来她开始抱怨自己如何总是时机不对,不是这出乱子,就是那出岔头,反正别人一次性通过的事,在她这里从没顺利过。之前从没要过证书,她也没急着评职称,再说评也轮不到她。心想,今年拉网也该网住她了吧,却又突然增加内容。
其实,这何尝是她不顺,如今各行各业各岗各位都竞争如此激烈,你自己不做好准备,何来机会啊。
后来和同事闲聊谈及评职称这事。他说他爱人前段时间也评职称,其他要件齐全,只差个优质课证书。正好她前几月报名的区内优质课比赛即将开始,她做好充分准备信心十足地去参赛,果真如愿得了一等奖。
接下来的说课评比、审核事项,他爱人一步步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全,如今材料已报到省里审批了。
人家经历并且获得的这一切,也许就是朋友D口中的顺风顺水吧。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不要总抱怨命运不公,不要总怪上天开你玩笑,是因为你从思想上不重视,在行动上不努力,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身边悄然溜走。
记得单位刚成立之初,来了很多身份性质为劳务派遣的小姑娘。大家同时进到机关,同一年龄同一起点。她们有朝气有学历有颜值,在单位三三两两同进同出,让我们这些资深熟女们着实羡慕一番。
可随着时间流逝,就慢慢显示出不同步伐的差别了。有的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则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趁着年轻多学知识,让自己的证书越来越多。
其实在这个靠“证书”证明能力的社会,要想立足,要想先于优于别人抓住机会,只有不断充实自己。
后来,学校招聘人事代理教师,那些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姑娘们纷纷考走了。再后来招聘事业编,那些本科学历的姑娘们考走了。
剩下的姑娘们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了,也开始报考教师资格考试、会计考试,甚至是司法考试。
一个姑娘,当她终于拿到教师资格证,苦等久违的招聘机会终于到来时,却被须有两年从教证明再次拒之门外。
当她依然在门外徘徊,那些先前考上的姑娘们已经开始报考在编教师时。无疑,曾经与大家有着同样命运和起点的她,早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们不能一味说人家幸运,机会好,其实机会同样摆在大家面前,只是你没有抓住的她的资本,就只能艳羡地看人家摘取胜利的果实了。
前段时间微信中曾流行蔡康永一段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现在常听很多家长说:孩子可面临大学生毕业了,居然都不急于就业,继续考研读博。
对于当今这些学生的做法,我双手赞同。也很佩服她们,能抓住学习的有利时机,不断深造自己,将来才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才能更加从容地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退一万步讲,即便做好充足准备,没能换得成功的喜悦,但起码我们会少一些错失机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