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812天早安问候。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第一,正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
第二,学会情绪的积极暂停。
第三,充分利用犯错。
下面一一解读。
一个孩子在精神稳定的状态下,他的所有内在能量都会用来自我成长,但如果他在一个情绪对抗的状态下,他的很多能量都会用来解决一些安全问题,比如跟父母的冲突,甚至跟他人的冲突。
但其实培养情绪自控力,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培养对象是家长自己。家长首先作为一个榜样,怎么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要专注于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进入情绪对抗的状态。所以,让家长首先要认识情绪。
很多家长不会识别情绪,他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压力,全部识别为愤怒。比如明明是担心、担忧、焦虑,或者是关怀,他都能够识别成愤怒,因为他不会用分门别类的方式来表达。
在家庭中,家长首先学会识别情绪会正确表达情绪,再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从小对情绪有识别能力。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在学校里,心理学家拿画上的脸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判断这个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最后他们发现,无法识别那些表情的孩子,往往是校园小霸王——他在学校里打别人,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说“我没有把他弄疼”,他感受不到对方的伤痛。这就是他不能识别情绪。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在家庭中,如果家长有情绪了,家长一定要去练习情绪的积极暂停。
你可以在家庭中布置一个环境,作为你的情绪暂停角。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先认知、感知到自己现在是有情绪的,然后可以去情绪暂停角冷静一下。
在家里面,有的妈妈会把情绪的积极暂停角放在自己的卧室、书房;爸爸会放在厕所、厨房,因为他要抽烟;孩子可能会放在桌子底下。每个人都有让自己感受好起来的一个场景。
然后是暂停情绪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叫作情绪识别,就是意识到“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沮丧”“我现在很愤怒”。这个叫情绪的识别。
第二步叫作情绪的归因。
很多家长说,你看我们家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搞得我特别生气,他把我弄生气了。
其实,孩子的这个行为是你情绪的诱发事件,但是产生情绪的人是你自己,所以我们要跟孩子说的是“我现在感觉很生气,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就是你一定要去做情绪归因。
很多家长都特别容易把孩子作为情绪的“背锅侠”,让孩子感觉特别有压力,特别有负罪感。
第三步,有了情绪的归因之后,再跟孩子说情绪的处理——“我现在需要去我的情绪暂停角,让我自己感受好起来”。
最后一步也特别重要,叫安全感的确认。
家长要告诉孩子“当我感受好起来之后,我会再回来跟你一起解决问题”。但我们有很多家长特别爱说“我再也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其实对孩子来讲,他会有一种内在的被遗弃感。
情绪的积极暂停,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理智大脑恢复工作,然后跟孩子解决问题。如果你这样做了,那孩子其实也会学到这一点。
如果家长与孩子都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在跟家长斗智斗勇上,就是进行情绪对抗,或者互相斗争。
比如,孩子有很多事不让家长知道,假装在学习,实际上在玩游戏等等,会有很多的手法。
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吼孩子,孩子除了要应付那些题,还得应付一个吼叫的妈妈,孩子感觉旁边有个炸弹随时要爆炸。
有情绪不可怕,大家也不用自责,也不用担心,但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要学会处理情绪。你吼孩子一顿,其实无非就是在发泄你的情绪而已。
这就是一种投射。就是你把你心中的愤怒、你心中屈辱的感觉,全部投射在这个孩子身上,说“妈妈有没有跟你说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这两句话我们一听就知道,她在把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她在说“你不能怪我”。这是你还有一个内在小孩,你总觉得孩子的错是你的错,是你的责任,你不能正视这个问题。
你觉得“我不应该是个坏妈妈”,但实际上你吼他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坏妈妈。
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正确地理解孩子的错误,不升起愤怒的念头,这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
孩子要从错误中学习,要有效犯错。你别因为孩子有一点点做得不如你的期待,做得和你认为的那个正确答案不一样的时候,就产生情绪。
其实错误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家长怎么引导。如果这个错误一发生,你就开始和孩子起冲突了,那就变成无效犯错了。
所以,孩子犯错,成长了的父母不会大发雷霆,责骂孩子,而是帮孩子在错误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