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缘巧合竟然有了看《我的前半生》的欲望。是因为那个凌玲扮演者吴越一贯以来的精彩演技?是自身到了可以总结前半生的年纪?抑或什么别的原因?搞不清楚,就是想看看。
可是越不清楚越想搞清楚。就是这么小小的倔强。
概是因为前一阵子看了徐峥,马伊琍,吴越演的那部叫《爱情神话》的电影,挺不错的,由此在心中发酵出想重温一下马,吴的那份小女人劲儿吧劲儿吧的样子,所以有了《我》剧的观看欲望。你看,世间的事情和想法就怕细密地梳理,绝对没有一件事情是无缘无故的产生,也没有一个冥冥注定的缘起,全都是自造自受,你自己亲心亲手叠加起来的因果促成。只是时间未到!
个人有些拧巴的习惯就是,当下热播的电视剧都不喜欢凑热闹即时看,但会记住口碑好的,等到有心情的时候,或者某个点触发了心中的什么东东,才开始看看这些旧片。发现这样滞后的节奏有个好处是可以重历热播时各路神仙的点评风雨,合着自己新观点的这道茶,老壶新酒一起品。
剧情中马伊琍饰演的女主经历了全职太太的养尊处优到职场女性以及单身母亲的“艰难险阻”蜕变后,自己也不由得发出:“人的潜力和承受力是无限的"感慨。
由这话引申开来发现,人对于受苦的承受力就像你的心,可以无限广大,没有边界。人对享福的承载度却像你的胃,再好吃的美食,死撑硬塞就那么多量,不然,你就得吐出来或者撑死。
求而不得虽然实苦,可是得到后短暂之乐的虚无又是一种更苦。
福乐的极端就是苦痛,所以,为了把福和苦都看淡,为了别让仅有的福变成苦,为了让只有胃那么大容量的福更加强烈而甜蜜,还是要让自己有类似“苦行僧”的精神约束和修为才会比较容易透析出人生的快乐体验感。
无论年纪大小,都有自己对“前半生”酸甜苦辣咸的记忆和总结。这些滋味无不出自于苦和乐,灾和福。
不要说小孩子没有,人生很奇妙,每个人,每个时期,都有那个时期该有的烦恼和快乐。你细想想,就是襁褓中的宝宝们也每天被渴,饿,痒,屎,尿,头痛脑热,疾病所纠缠着。何况长大成人之后呢?
人生的苦乐灾福,又无不是如来二字。人生即是“如来”二字,“如”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切事物的本体,“来”就是机缘和变化。世间万物,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生也没有死。无论你是出家还是在家,只要心同处一流,那就没分别。
如来一世,谁人不想着多享享福呢?要不每个新年的开启都要伴随着祝福语呢?
如来一世,没人愿意受苦,一丁点儿都不想。那为什么人生一世都要经历痛苦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道行不够,还需要继续参悟才是。只知道,无论你是什么境遇,你的人生苦和乐都不可能是平衡的。受多少苦就可以换来多少福吗?其实还是苦多福少呀。只不过当苦尽甘来之时,那种强烈的幸福和快乐感十分的汹涌澎湃,自以为抵消了之前所受的苦。那么有无尽的福可以享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一个人终其一生可以享受多少福,早已经是定量。多了必然承受不起。
所以,如来一世,不过是自以为是福,自以为是苦而已。但苦痛是人生的主旋律,福乐是人生的点缀品。如果能做到平静,无苦无乐就是极乐的大境界了。哇哇哭着降临世间,这由不得你我,那你是否可以微笑着离开这人间呢?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人生结局这一刻任性自我抒写一番。
对待苦乐的态度,还是需要修炼成平静心吧。
道家的常,佛家的如,儒家的仁,就是受苦是心,享福是胃的最好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