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聊这么一本书,日野原重明的《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
两年前,我就跟读书社群读过,也在樊登读书听过,内容却淡忘了很多,最近脑子里时常会冒出这本书来,我不懂什么拆书,也从不敢介绍书,所以就着第一章节的标题,随意的聊一聊吧。
说到死亡,每个人都会心生恐惧,105岁的日野原重明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说,“不远的将来自己即将死去,一想到这样的事,就感到非常害怕,仅仅是被你问,我就紧张得两腿发软。”
我也怕死,尤其每次身体出现濒死感时,恐惧尤为强烈,我还没享受这世间美好,怎能就此离开?活着,才有机会活好。
“正因为这样,每个清晨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我就会发自内心感到喜悦。”先生如是说。
生命究竟是什么呢?“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
我在想,有多少人愿意去规划自己的时间?有多少人懂得合理的支配时间?我们每天是在支配时间,还是被时间支配?
很多时候,我们为过去而彷徨,为将来而迷茫,我们空闲时疯狂的刷着手机玩着游戏,生命就这样被无知无觉的浪费,让人觉得心疼、可惜。
如果我们在能够支配的时间里,塑造自己的生命,珍惜当下,生活会更有质量。
如果我们的寿命够长,就有更多的时间探索未知的自己,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能知道如何活好。
“人世间,有太多的事情,往往无法立刻看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真正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
人生不要浑浑噩噩,要发自内心地生活下去。想要活出真实的自我,先生给了三条建议: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别人的评价左右,顺其自然。
如果被这些外在东西禁锢的话,就无法向内审视,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试着明白:现在这样的自己,活着就具有重大意义,然后鼓起勇气行动。“只要迈出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只有行动才能打消不安。”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做一个心存善意的人,在别人眼中真实而鲜活的人,这样的话,就会像先生说的,“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最后用先生的两句话结尾:
“如何度过一生最后时刻,取决于他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
“预知死亡,才能感悟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