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曾国藩传》,里面有一句话: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看完之后,我近日因为,没有好好努力,而自责焦虑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那么我会用“鸡汤”这个词。
我是一个不太能够接纳自己的人,有两位朋友都跟我说过这个词。但也许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我的性格里有很多悲观的底色。爱自我否定,有时难免自卑。
参加行动营的时候,虽然我在群里活跃,参加了大小活动的策划统筹,也做过主持,甚至参加演讲比赛也得了个最佳人气选手的称号。
但是在我的内心,总是忍不住去想,在行动营期间,我没得过一个最佳文章,连排里的妙笔生花我也只有两个。我甚至怀疑,也许是排长和点评官,见我对在文章一事上有上进心,见我开营过半,还是写的不好。稍有起色,就心软给了两个“妙笔生花”。
做了管理组,编辑自我介绍,看到其他人擅长之处,总也免不了要惭愧一番,然后默默在我的上面写上个“无”。
一直以来,我都被内心的自卑所影响,所以对于外界的夸奖,表面上不显露,其实心里早就高兴极了,四下无人时,常常要在翻出群聊记录来,再温习一遍别人的夸奖,暗自高兴。
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矛盾心理,我做事经常会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就像做管理组,前期还好,一旦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半途而废。
今天看了曾国藩的故事,看到他在做翰林期间,也是经常偷懒不愿意学习,然后到了晚上再暗自惭愧。像极了平时的我。
就是这样起点极低,在30岁时开始立志做圣人的曾国藩,一生也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成就。看着他的故事,我的惭愧和焦虑也平息了许多。
在书里,有写到,曾国藩给自己立了十二条规矩,也就是每天都要做哪些事。单个看去,都是简单的小事,但是曾从30岁起,就一直坚持,直到晚年还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也效仿曾老,给自己立下几个规矩。有一些是之前做过,但是半途而废的。但是在向自身缺点发出的战斗中,屡败屡战也是坚韧的表现。
01早起
早起这件事,我之前坚持过一段时间,早上7点起床。但是因为一些事,中途放弃了。今天重新立起规矩,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7点起床。
哪怕只是穿上衣服坐在书桌前发呆打盹,首先要把这件事做起来。曾国藩日记里有写到:起始要猛。这件事,我倒是有些经验。
之前早起,有几次也是险些失败,好在有那么一股狠劲,逼着自己做起来穿衣服活动。除了最开始僵持的痛苦,其后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疲累。而且,一整天头脑清楚。比以往睡到九,十点钟再起,精神萎靡,还会头疼的情况相比,感觉不要太好。
而且,早之后,发现比平时多了许多空闲时间,那怕什么都不做,也有一种偷得时间,占了便宜的感觉。
02练字
这件事倒是朋友提醒我了。之前有过书信来往,她劝我练字。其实她不知道,在大学以前,我的字更是难看。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我字写得难看。于是我的字,就真的一直那么难看。后来高中也练过字帖,但是没有坚持练习。
直到大学时期,刚开学,就给每个人发了钢笔和字帖,要求每人每天写一张字帖,作为固定的作业,还派专人来收。
虽然每日写一张字帖,任务不算太多。但是难在日日坚持,好在整个班级都要写。每到晚自习,大家就一起你看我,我看你,一块写起来,倒也慢慢写了两年。
令我讶异的是,两年过后,我的字果然有了起色。这还是我过年回家,翻看以往初高中时写的字,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
后来,因为毕业离校,没有了环境加持和学校约束,我写字的水平一直没有提升。这次朋友的提醒,倒是让我想起了这桩往事。
所以,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写一张字帖。提升我的写字水平。虽然现在互联网时代,需要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是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作家,出了书,粉丝找我要签名,字写得太丑,终归不太好。
03看书
今年参加写作年卡班之后,为了有东西写,每天都逼着自己看书。但是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往往这本书翻几页,觉得无聊,就扔在一边,翻另外一本。
今天看曾国藩给自己立的12条规矩里边有一条叫做:读书不二。每天给自己定读书的任务下限,每天都坚持去读。并且这本书不读完,绝不碰另外一本书。
我之前虽然也一直在看书,但是很少认真的去看。比方说这本《曾国藩传》,我其实之前已经看过一遍。但是今天慢慢读了4章,发现里边有很多第1遍读的时候,没有发现的点。
这一遍再读的时候,一边读,看到有感触的地方就随手记在本子上,不仅留了记录,也给了我很多写作的思路。
而且这样慢慢读书,给人的感觉。很治愈。可能今天白天我的情绪比较浮躁,但我看完之后心里感觉非常平静,也有很多的思考,这跟我以往看书的感觉大不相同。
以往看书都是,类似完成任务一样,囫囵吞枣地读完。书是看完了,但是能够记在脑子里,给我留下思考和输出的东西,却几乎没有。
因此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的书。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好的点和句子。
还是以那句我很喜欢的诗句作为结尾:日供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