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曾写过,参与和投入才是最大的变量,最近感触很深,不管是在朗读丶写作丶计算机的专业科目学习,都发现唯有持续投入资源丶时间,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这些可能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松的朗朗上口,但是要把这个当作行动指导精神,来做我们的活的话,其实不是很容易的。
举例来说,英语我想几乎是大多数人的伤痛,从几十年的教育後,要你准备一场10分钟的英文简报,我想对於大多数人都是个头痛的挑战,但往往我们遇到样的挑战时,第一个反应是,先找理由逃避,像是这不适合我丶我还得多练些丶我的英语很烂我不行,简单来说,我们会把自己的烂丶自己的短板,视为一个很正常丶很合理化的事情,遇到任务丶遇到挑战时,赶紧搬出我们的短板当作一个挡箭牌,好让我们能躲避困难丶能不被耻笑丶能偷偷的躲起来,以不让他人发现你的缺点。
但事实上,我们只是“盖住”缺点,不是“改正”缺点,更严重的是我们会变一种『静态』的思考模式,那就是xxx我学不好,就是因为我很烂,所以我就不学了,因为学了也是白学,所以最後就放弃,
这是个很严重的盲点,因为,透过参与投入其实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的,结合持续行动与学习系统,很多的困难只是我们缺乏耐性丶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很可惜的,我们总是贴上“不适合”丶“我很弱”的标签,失去了改变的契机。
承接上述,其实我认为在参与投入中,其实得加上『交换』的概念,因为要习得某技能丶或是克服一些挑战,都是要交换的,不过是交换时间丶金钱丶体力,往往我们失败的其中要素,就是没有交换的边界,意味没有一个任务的标准化丶一个输出的要求,於是,我们碰到困难就会马上又缩下去,无法看到我们再努力一段时间後的小里程碑,於是我们往往会在中途放弃。
总结今日观点,动态的投入行动是一个首要的关键,接着要更清晰的定义交换的概念与边界,才有个牵制力,好以制服住想放弃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