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家店是11年8月在深圳一个工业园的门口和两个朋友一起合伙开的一家四川风味的餐厅, 但开业半月每天的营业额还不到600元。当时每天的固定成本支出是700多,这里面的薪资还只有一个后厨师傅和一个服务员,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是没有算工资的,弄得大家都很沮丧(这时一个在富土康上班的朋友提出要退股,一开始我们是4个人,每人投了5w。所以合伙做生意,选择合伙人特别重要)在开业的第三周开始我们调整为食堂性质的快餐,12元一荤两素,15元两荤一素一份,放弃了之前的先点菜现炒的方式,换成就是先把菜做好放着自选的方式。营业额一下就起来了,两周后营业额趋于稳定,周一到周五营业额在3000左右,周末在1200元左右,虽然整体盈利还不错,但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22点16个小时的工作量,一干就干了两年,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真的很辛苦,同时也很幸运的遇到那两位小伙伴。
在经营餐厅的第二年底,和房东合同到期,加上道路改造和其他原因,餐厅就没有再做下去。
最后我在做复盘的时候,也没有找到餐厅为什么会盈利的原因,只能说是我们运气好。因为那个工业园很小,里面大约3-5千人,只有一个进出入的门口,所以我们餐厅所在的商圈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提供配套服务的只有园区门口的两家便利店和6家做餐饮的。一家兰州拉面,一家湖南碗碗菜,一家湘菜馆,一家沙县小吃,一家铁板烧快餐厅 另一个连锁品牌(我忘记了,)因为离开工业园区后,不管往哪里走,步行基本都要30分钟才可以到其他商圈。可以说是一个垄断生意。前年一个曾经在那个工业园的老板厂房搬迁的时候,我还问了一下门口的那些商铺,他说还是原来的那几家店铺在做,没有变。可见哪里真的是一块赚钱的宝地。
后面我们就一起回老家四川给自己放假,半年后一个伙伴弄了个火锅店,一个弄烧烤大排档。而我在老家的那段时间基本每天都在街上瞎溜达到处收罗特色小吃,也试图找到那些成功的餐饮背后的逻辑,但后面发现大多数一个老板都有这一套属于自己的经营之道,可以说是千人千面。
结合第一次开店的经历,半年过后候有了下一个店的一个雏形,当时对做自己提出了4点要求,简单的来讲就是1,投资要小,10w左右,(因为当时手上钱不多只有小20万如果全投出去了一旦赔了就没有机会在来一次,所以给了自己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失败了,就去上班打工赚钱,)2操作要简单能标准化,新手15天就熟练操作3能提前加工出半成品提高效率,4可以复制。也就有了后面的包子铺。
其实当时10W的预算开店的选择还是挺多的,像奶茶,水果店,炸串…但最后还是现在最早点,做包子。
选择做包子是因为我发现做包子的店铺,工作人员年龄都偏大,因为需要早起,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这样行业。而在当地,早点基本上就是面条 包子和油条。只要不犯大错误,基本不会赔钱。
当时开包子铺有两条路摆在我面前,一个是加盟,一个是自己学。也去实体考察了两个可以加盟的包子铺,但后面还是选择了自己花时间去学,这在后面经营包子铺的时间也证明当时的选择是对的。
决定自己学技术后,于是托朋友找了一个从业10多年的老师傅学习,从馅料制作到包子做好,发现始终掌握不好发酵的时间,而且师傅的包子是传统制作,需要头天晚上就得发面,没有2年的经验根本驾驭不了。2个月后掌握了基本常识,基本算是入门了,但师傅的制作方式不是我要的那种,需要在不影响品质的情况下改进,那时候翻了好多关于面点的书,网上查资料,在家弄了1个多月始终觉不对,于是在成都找了一家有分店的老字号包子铺,应聘做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就是卧底去学习。学习他们的经营和管理。也把哪里当成了一个试验场,隔三差五的就出错,到后来店长都没搞的没脾气了。
在私下和店长请教一些制作技巧和经验,印象最深的一件是关于新店开张后生意不景气,公司准备将店铺转让,他是怎么样把店铺盘活做到全公司销量第一的。(这个以后我会当一个案例来分享这里就先不多说了)
卧底了3个月基本明白了流程和一些制作技巧后就离职在家做实验,优化制作流程,改良馅料。为了解决效率,我自己做了两款工具,一款是多面手动滚刀,一款是半自动的包子机,当时在家做测试的结果特别满意,从面粉到包子,出品时间只要50分钟,不管是出品效率,还是口味, 分量,都超过同行。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我掌握了相对控制醒发的时间。这样便可以大大提高顾客的食用体验,因为有了这个技能,大约百分之80的客人来买包子都是刚出笼的。
14年的3月份。在 一个4线的小县城租了间铺面做试点测试, 因为不需要包包子,找了两个什么都不会小年轻,一男一女帮忙,试营业选在了一个周六的下午,从15点到18点一共买了800元,原本是一个好的开始,但第二天却只卖了700多元,第三天600多元,回访后,顾客的反馈是,包子虽然好吃,但就是太丑了,卖相不好,第四天周二,,我4点就到店里,准备手工包包子看看,结果那天买了726元,找到原因后就一边自己手工包包子,一边招人。(多亏了卧底的那3个月把包包子的效率提升上去了一分钟可以包5个,不然就得凉凉了)
期间因为骑摩托车没有摩托车驾驶证,被强制学习了7天,每天早上9点就要去交管所报道,店铺那时候基本半瘫痪状态,店里的那个小兄弟不会做包子只能按照我流程做馒头,店里就只能卖粥.豆浆和馒头。从我走之前每天营业额大概在1200元左右,到我回来的那一天58元。只能重新开始做推广宣传,一波三折后到第3周营业额做到了1100左右。后面接了两个食堂的订单后基本稳定在1500-1800左右。
单从开店效果来讲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印证了我开店的思路和理论,;里面除了新手15天就熟练操作这一项不及格,选址的方法论,产品架构和定位,以及宣传等都是可行的。
虽然店铺赚钱,在9月份还是在网上贴出了转让信息。转让主要原因有两个,1招不到合适的人,2是身体吃不消。
在10月份就把店铺和两个食堂的团购业务一起转让给了一个同行。是一家人一起做的,后面还跟踪了半年看了他的经营状况,他做的要比我做地更好,他还加了面条一起卖,上午买包子,下午买面条,平均每天做到了2300左右。
包子铺转出去后在家休息,放荡了的大半年里认识了一个老大哥,这个老大哥是百事可乐川西地区的主管。后面弄了一个商贸公司,于是5年10月开始和他一起做了快消品,买牛奶,泡面,饼干……同时也打开了一扇传统商贸的大门……
明天分享做快消品和蛋糕店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