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我们来到鲁隐公四年,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义灭亲。
整件事情开始于鲁隐公三年,历时两年时间,但是时间影响在第三年才结束。
01
话说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庄姜,她生得漂亮,就是没有孩子。
卫庄公不能绝后啊,于是从陈国继续娶亲,只是娶来的姐姐还没有享福就早早走了,她的妹妹倒是给卫庄公生了个男孩——卫恒公,庄姜将他视为自己的孩子。
但是卫庄公的宠妾生了州吁,这俗话说得好爱屋及乌,卫庄公对州吁没有任何管束。这位公子还喜欢练武,这可不是一件正常的爱好。
这时,我们故事中重要的人物——石碏(què),这位老臣看到这一切很担心,说了一段话,总结一下,共有三点:
1.希望卫庄公管教一下他的宝贝儿子,原话“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就是告诫卫庄公,真正对自己的儿子爱,就应该按照礼仪制度管束他,否则就会走入邪道。
2.对于太子应该尽早定下来,否则迟早要出事情。如果喜欢州吁,就让他做太子,否则现在对他的爱,就是未来祸患的种子。
他讲的一句话很经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这番话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如果宠爱一个人,你能保证他受到宠爱还不骄傲?退一步说,就算他骄傲,他能安心于自己地位比自己的兄弟低?地位低了,他能做到没有怨恨吗?就算怨恨还能保证理智吗?
这个问题不只困扰卫庄公,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因为传位问题出事的还少吗?比如唐王朝的李世民,为了夺位闹出的“玄武门事变”,以及李世民自己传位时,由于对李恪的格外宠爱(毕竟李世民说过,这个儿子最像他了),而导致李治继位兄弟反目,最终李恪被处死的悲剧命运。再比如康熙,更是闹出了九子夺嫡这样血雨腥风的事件。
卫庄公自己根本听不进去,这也为日后的卫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3.在最后,他谈到了对未来的预测。他觉察到州吁迟早要篡位,这是对礼制极大的挑衅。而一旦他即位,作为一国之君,本应该行事合乎礼仪,自己却不能带头遵守礼制,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极大的灾难,他希望卫庄公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去消除这种祸害,而不是将祸害就这样蔓延下去。
02
事情发展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想,仅仅隔一年,也就是鲁隐公四年春天,州吁就杀害了卫恒公,自己总算上了位。
还记得隐公三年时,宋穆公将儿子送到郑国,让先君的儿子即位,也就是现在的宋殇公。
郑国人也不厚道,想把宋穆公的儿子送回国,企图让他成为国君。这事就传到宋殇公那,宋殇公这时候起了杀心。
这时州吁刚继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他急需要一些政绩证明自己。此时,郑国和宋国有这样仇怨,加之卫国和郑国之间有仇,于是他便派人出使宋国,让宋国做联军的带头老大,自己出军队和粮食,再拉来了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
州吁很机智,他明白宋殇公想要除掉自己的兄弟,而自己可以乘机打着复仇的旗号,煽动国民,最重要的是他自己不用出风头,让宋殇公做这个冤大头。
但是联军的战果很有限,只是堵了郑国的东门五天,然后就回去了。
宋殇公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联军也没有从郑国手里得到任何的好处。
这件事情,传到了所有诸侯的耳朵。鲁隐公不无担心的请教自己的大夫众仲:“州吁这小子最近兴风作浪,你对此怎么看啊?”
众仲看问题很准,不紧不慢说道:“经过我的发现,治理国家应该使用德行,去统治国民,经过我国的研究,从未有听过用暴行去推行治国。你瞧瞧州吁这小子,就是个傻大粗,只会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况且这小子太过于仰仗武力,又这么残忍,他早已失去民心,未来甚至失去身边最亲近的人。你想想,国民对他不满,亲信又离他而去,迟早他要完蛋。”最后他作了一个比喻,用兵就像用火,如果火候拿捏不到位,迟早是要玩火自焚。
真的很佩服众仲看问题的角度,一针见血。
到了这年秋天,他们又再次联合攻打郑国,宋殇公这次想拉鲁国下水,鲁隐公心里早已有数了,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答应他的要求。
联军这次战果不错,大败郑国军队,顺带收割了郑国的麦子才离开。
在完美的政绩下,是卫国人对州吁与日俱增的不满。正如众仲所言,不断进行地战争,让卫国人民不满。
这让州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执政危机,他急需要新的执政政策,来挽回自己糟糕的执政表现。
他将所有的希望转向石碏,这位他父亲执政时期最为优秀的大夫。于是,州吁立马让好哥们石厚请他的父亲——石碏。
石碏久已辞官在家,但不代表他完全不知道朝堂的事情。他从不支持儿子与州吁交往,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儿子,只能由了他去。
当知道儿子要来请教自己计策,他立马心生一计。面对着急的儿子,他将儿子慢慢引向自己的圈套,告诉他,只要州吁能得到周天子的觐见,便算是有了真正的名分,从此他的地位便不会有人再去怀疑。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办法,石厚等不及的问,怎么才能觐见周天子呢?
石碏淡定的告诉他,找陈恒公啊,他现在可是周天子眼中的红人,只要经他引见,肯定没有问题,况且之前你们跟他关系不错,还组成联军,这件事情肯定能成。
州吁不假思索就去陈国,拜会陈恒公。
石碏赶紧派人告诉陈恒公真相,列举了州吁的罪行。陈恒公便在陈国拿下了州吁和石厚,州吁不敢相信,昨天还是好朋友的陈恒公,就把自己拉下了监狱。
卫国这边派出右宰相,执行杀州吁的程序。至于石厚,石碏派出家臣杀了自己的儿子。
《左传》给予石碏的评价很高,称他为纯臣,是对国家忠贞不二的人。“大义灭亲”便是《左传》中提出来的。
在这个故事中,儒家的观点一直贯穿其中,礼仪和法度永远是社会的制衡之术,其中的两位大臣,对事情发展更是有精准的眼光,这点更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石碏对卫庄公的进言,也是对封建王朝传位时的结论,历朝历代都逃不过这个宿命,可惜的是,即使是那些历史上的贤明君主,也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导致最后的悲剧,所以,历史有时候真的是相通的,给人以丰富的教训。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8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