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一个特别唠叨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回答:“会变得沉默寡言或者有暴力倾向。”这位回答者就在母亲的极度唠叨下,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实在禁不住母亲唠叨,他会产生把母亲暴打一顿的念头。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父母各种各样的唠叨“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觉”“袜子乱放、衣服乱放、你就不能好好整理整理”“这么大了,什么时候结婚,再老就没人要了”等等。
父母的唠叨看似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但实际上只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仅不会顺着父母意思做事,还会跟父母对着干,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张。
那么,当父母想要纠正孩子的行为时,该如何正确地向孩子表达呢?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作者结合实际案例,向我们说明唠叨的危害,以及我们该如何避免唠叨。
本书作者韩国姜弦植,是心理学专栏作家。由于他经常在公共场所做有关心理学的演讲,很多妈妈借机向他提了很多问题,而他透过这些问题,看到女性在家庭关系中脆弱的一面。为此他将女性常遇到的问题集结在一起,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分析和相关建议,写成了这本《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从书中寻找如何解决唠叨的办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01.与其唠叨孩子,不如反思自己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父亲听惯了很多大学生努力求职、应对挑战的故事,觉得很励志,于是他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儿子。
儿子毕业后,也在忙着到处找工作,但在父亲眼里,怎么看都没有认真准备。他很担心,经常唠叨儿子,让儿子认真点找工作。
可谁知,过了不久,儿子突然手握棒球棒,闯进父亲的卧室,扬言要揍他。这位父亲很是震惊和不解,我可是为了他好,他怎么能做出这么恶毒的事情。
但仅仅是因为毕业后父亲的几句唠叨,就能引起儿子这么强烈的反应吗?显然不是,这种祸根是从小就埋下的。
这个孩子由父亲一手带大,父亲经常打骂孩子,还经常用“都是为了你好”之类的话,管教儿子。儿子长大后终于忍不住了,一怒之下,挥起了手中的棒球棒。
父母是真心希望孩子过得好,但却往往用了消极的语言和态度。
试想一下,孩子一直接收的是消极的信息,他怎么能做出积极的改变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它是指当我们得到别人负面的期待,或者听到不好的预言时,就算我们有意识地想躲开这些预言和期待,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不好的期待就会成真。
当父母抱着消极的情绪,即使说着“为你好”之类的话,孩子也并不会因此变好。
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经意间塑造孩子的未来。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的镜子,你所有的状态都会反应到孩子的身上。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那么一定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了问题。父母与其唠叨孩子,不如反思自己。
02.父母的唠叨中,本就没有爱
父母唠叨孩子,本质上是想快速纠正他的错误行为,但却很容易采取指责性的话语,直接告诉孩子“你就不应该这么做”“你这么不上进,以后还能干什么”“你怎么这么懒”等等。
但父母直接指责孩子,真的能帮他纠正错误吗?不能。因为这种指责并不能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做法,孩子在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三种危害:
1,唠叨会加剧孩子的焦虑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上进,而一些父母为了加快孩子的成长,就想通过语言来改变孩子。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会因为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导致焦虑和紧张,什么事都做不好。
比如有的父母很喜欢唠叨孩子的成绩,但孩子的成绩并不能因为父母的唠叨而有很大的提升。相反,孩子会因为成绩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加剧自己的焦虑。
经常听到身边有朋友喜欢说自己孩子的成绩,以至于每次考试结束,孩子成绩不理想,整天都会愁眉苦脸。
2,唠叨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
有的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晚上回到家还要忙于家务,无暇顾及孩子。但此时,孩子往往采用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寻求父母的关注。比如他们会耍赖,躺在地上哇哇大哭、乱摔东西,希望父母能过来抱抱自己。
但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只会不加选择地指责,说孩子不懂事。但孩子可不这么想,他们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甚至会将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认为自己只要耍赖,就能赢得父母的关注,即使这种关注并不是积极正面的。
长此以往,孩子的行为只会越来越恶劣,因为他们缺的不是唠叨,而是父母的爱和拥抱。
3,唠叨会让孩子变得被动、缺乏责任感
父母为了帮孩子规避一些成长中的风险,会告诉孩子一件事正确的做法和方向。孩子没有试错的机会,总是被动的接受,很难培养出责任感。
尤其是在家里,父母总会提醒孩子起床、吃饭、做作业、上课等,孩子自然就会养成依赖的心里,什么事都不用操心。
在唠叨下长大的孩子,很少积极主动地做事,他们更习惯听从别人,没有很强的主见性。
父母的唠叨中,本就没有爱,有的只是无尽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往往是无形且滞后的,它会在之后的某一天,反弹到父母的身上。
03.少些唠叨,多说“没关系”
那么父母不唠叨孩子,该怎么正确的指导孩子呢?可以试着说“没关系”。
“没关系,再试一次。”“没关系,下次注意点就好了。”“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
但很多人心里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经常说“没关系”,孩子会不会真的觉得没关系,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其实父母在对孩子说“没关系”时,已经了解他的错误,此时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责备,指出孩子的问题并给适当的建议,告诉他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父母常对孩子说“没关系”,可以缓解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孩子主动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孩子考试考得不好,父母可以说:“没关系,你可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孩子贪玩,父母可以说:“没关系,你可以多玩一会再回来。”
孩子晚婚晚育,父母可以说:“没关系,我支持你的决定。”
没关系,可以让我们摆脱周围人的影响,主动承担人生的责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唠叨,就像是裹着伤害的糖衣炮弹,看似为对方好,但根本没有实质性的爱。
没有爱的语言,都是怨言,对方会在满是怨言的环境中,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变得自卑敏感、情绪异常。
当你想要唠叨时,不妨暂停几秒,转换思路,说句“没关系”,给对方一次成长和改变的机会。
每一句“没关系”,都蕴含着包容、善意和无限的契机,无形中赐予别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