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认识:参加早起营以前,只觉得早睡早起是一件关乎“自律”或“自制力”的事情,同时具有一定的生活目标,两者兼具,于是可以早起。
问题出现:偶尔对自己“宽恕和放纵”,偶尔某一个目标达成了而下一个目标没有开启时,早起也就失去了方向感和动力了,从而早起被“中断”。
困局1:早晨想赖床就赖床,白天照样犯困,晚上照旧熬夜。嘴上念叨着“我要早睡,要去黑眼圈~”,身体却相当“诚实“——如此良辰美景怎能在睡梦中度过呢?起来嗨!
困局2:晚上睡觉时间难以固定,有时即使固定了也没有做到,被其他突发情况耽搁了,或是到了固定时间睡意却消失了。
困局3:节假日的清晨,即使头一晚按时睡下了,睡眠时间也已经达标,却迟迟起不来,单纯的”迷恋“床,被深深地黏住了。
困局4:听到闹钟后的大脑反应是”关掉它“,而没有发挥闹钟真正的作用。
困局5:在参加早起营之前,看到有关睡眠的信息大多为“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啊!”“每天睡眠8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晚上十点赶紧上床睡觉。”“早上是最宝贵的时光,不要贪睡!”啊其实这些道理听得耳朵都起茧了,道理都明白,却始终迟迟无法改变行动。
转变:首先,对自己的肯定,生活有目标,有方向,从而有动力是很棒的;其次,早起是身体机能与心理触发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尤其是身体机能,是自己从前极其被忽视的部分。
新认识1:当自我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给自己”加码“提升”自我性能“。通常情况下,将早起不仅仅与阶段性目标联系起来,更要将它转变为一个轻而易举能够”启动“的行为。另一方面,给自己物质奖励或惩罚。例如正强化,完成了一定期限的早起目标后给自己小小的激励;或是惩罚,如若没有达成,给自己一个小小的警示,从而提醒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新认识2:合理设置目标。我们时常听说某某成功人士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最后带领着团队取得巨大成功……于是乎,”我也要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口号很响亮,耳光也很响亮hhhh其实在早起之初,我们的目标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而不是脱离实际,上来就盲目追随他人。比如结合当前自己的作息规律,给自己设定一个相对安全的早起打卡时间(我为自己设定的7:40,不算特别早,但考虑了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会起得比这个时间早。)适当多睡一会儿而不影响打卡的连续性,从而保护自己的积极性,减少挫败感,也是很不错的。当自己适应了这样的一个早起安全线后(约两周时间),再将安全线提前5min,大概两个星期等待身体内的”钟“习惯了新的时间,继续再提前5min……如此循环,直到自己理想的早起时间,并长久固定下来。
新认识3:睡眠时间有科学。有时我会因为一阵子特别繁忙和奔波,在这阵子结束后给自己放一个小假期稍微缓冲缓冲,算是”犒赏“自己这段时间的辛苦,睡它个”三天三夜“(哈哈哈哈三天三夜不至于,就是会比一般的睡眠时间长1-2倍~)。结果发现睡完起来,并没有因为多睡了而觉得身体疲惫得到缓解了,反而更累……仅仅靠睡觉,不能真的缓解疲惫。于是,在早起营的群里得到了解答——睡眠时钟。即我们的睡眠周期是以90min为一个单位,当我们的有效睡眠时间是在90min及90min的倍数时,我们的睡眠才是高效的。例如我的室友晚上熬夜后补了12h觉,醒来仍然天昏地暗,但我掐着点睡七个半小时,醒来一样神清气爽。这当中就是”七个半小时“在”作怪“,刚刚好是5*90min~
收获:
新认识3也是我在这当中收获最大的一点——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生物钟。不仅让早起有了规律可循,同时,当遵循这样的身体反应机能后,每每到了七个半小时或六个小时的睡眠后,会”自动清醒“。通常我会在睡前定好闹钟,依据睡眠时间90min的倍数设定好,后来久而久之,身体会在这个闹钟响的前几分钟慢慢苏醒~这种感觉特别棒,像是接触到了宇宙的奥妙一样的感觉~
心态上,早起变得容易啦,没有负担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充满朝气,信心满满。早起后的成就感与早起之后的高效时间得到的满满的收获,让自己更有信心,一期坚持早起的小伙伴们互相监督,彼此鼓劲,渡过早起”劫难“,每天都朝气蓬勃。心态好了,世界也跟着晴朗了~当然,坚持连续打卡不仅自己收获了成长,在心理上也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励自己继续坚持好习惯。
一旦坚持下来,还有物质奖励hhhhh这是惊喜~本以为大家在”押金制“下会被约束,从而不会轻易放弃¥¥,没想到,最后还小赚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