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些问题检视自己的写作路、人生路——无戒学堂2021年度日更第20课心得

不知不觉,无戒老师的年度课已经上到了第20节。从第16课开始,这是无戒老师讲小说的第5课了。作为一名曾经以“日更女神”打响名号并写作了多部小说的无戒老师,对于小说果然是有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写作心得的。

在抽丝剥茧为同学们理清写小说的思路之后,无戒老师把大家在写小说中经常会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了9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当无戒老师把这些问题一一摊开在我们面前,一条一条分析,一条一条给出解决方案之后,我发现,任何一位写作者都应当把这些问题拿出来经常检视一下。以此,让自己的写作之路可以走得更加顺畅、更加长久。

每一位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人,每一位自我加压用写作来提升自己的人,每一位想在写作上获得一些成绩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写作的道路上遇到过无戒老师提到的这些问题。

有想法,但下不了笔。

被别人一打击就放弃。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断更”,结果就变成放弃。

追求完美,一直不停地修改完善,出不了作品。

写来写去写的都写不出心意。

这些问题,不光是写作,把“写作”两个字替换掉,我们正在做的很多事情,都会遇到让我们止步的阻碍和麻烦。

我们也常常在痛苦、纠结、烦恼中踯躅独行。

要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不是小手指头动动都可以轻松完成的。不多动一番脑筋,不多花一点力气,就能轻而易举做得很好的事,不是可替代性很强,就是没有什么价值。

美国建筑师汤姆.梅恩有一句名言:难度,就是价值所在。

因为不容易,可替代性就比较弱。因为有难度,所以有门槛。因为能完成的人少,所以才稀缺,所以才有价值。

当我们在坚持写作时,大部分人还带着对写作这件事的刻板印象,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写作这件事的价值,不理解、冷嘲热讽、打击不应该成为我们停笔的理由。

那些批评我们的人,几乎都不写作。而一个字都不写的人批评一个埋头写作的人:你写得也太烂了吧!

这似乎有点好笑。

这些批评和嘲讽唯一的积极意义就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心要做我们想做的事。

如果,写作,是自己真心要做的事,那就不要过于理会他人的意见。

排除万难,先写完一篇文章再说,先写好一个故事再说,先写出一部小说再说,先写他365天再说。

先完成,再完美!永远都是想做成事的人应该奉为的圭臬。

记得研究西方艺术史的王瑞芸老师讲过关于艺术大师毕加索和他的杰作《阿维农少女》的故事,让我明白,即便是牛成毕加索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在艺术的创作和突破的过程中也不是件件完美的。

1907年,毕加索在创造了《阿维农少女》这幅作品之后,自己也有些拿不准,请了好几位朋友来看画。天才如毕加索什么时候会需要别人来评价他的画呢?但这幅革命性的作品不同,毕加索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的创作是不是太大胆了一些。

结果,看过画的所有人都被震惊了,这幅惊世骇俗的作品颠覆了大家对绘画的认识。没有人能够接受这样的画,即使毕加索的好友、拥趸们也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人说,毕加索一定会吊死在这幅画的后面。

但事实是,毕加索不仅没有吊死在自己的大胆创作前,还因此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立体主义。

在《阿维农少女》这样不“完美”的尝试之后,毕加索没有放弃再这条道路上的探索,而是用更大的热忱投入创作中,玩转色彩、平衡、比例、构图,重新构建了亲自打碎了的艺术规则,越玩越纯熟,越画越得心应手,创立了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深远影响的立体派,也把自己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新的更高的巅峰。

《阿维农少女》是不完美的,诞生至今,依然存在着争议。但正是这样的不完美的作品奠定了一个伟大的艺术流派的基础。没有所谓的不完美,又怎么会有对完美不懈追求的努力。

当我们有了想法之后,就下笔去写吧。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一段一段地写、写、写。就像无戒老师说的:再没眼看也要写完!写完以后,才真正明白为什么烂,烂在哪里。

只有这样,烂作品才会越来越少,好作品才会越来越多。而在继续写,不停地写的道路上,冷嘲热讽的声音也会渐行渐远、越来越少。



无戒学堂日更第145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