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上手不等于易精通
运营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实现产品的可持续性短期价值。
运营是以盈利为目的,有明确思路和计划,围绕产品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回到梁宁的课:销售/运营是说服一个人做某事,做产品是去找用户的潜意识)
1.用户思维
福格模型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主要由三个条件决定: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触发条件(Trigger)。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想做一件事,并且他有能力做到,这时只要给他一个触发条件,可以是一个机会,也可以是一个理由,他就会去做这件事。
(我去剪跨年视频)
这也是我们探究用户想法、培养用户思维的有效方法。
首先,明确用户的目标需求。
根据目标群体的定位,找到什么是用户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家里养宠物的人对萌宠没有抵抗力,喜欢电竞的人会关注LPL,目标群体的需求定位决定了运营的方向。
其次,降低用户行动门槛。
有了动机就一定会行动吗?上一年立的Flag是不是还在原地随风飘摇?从想法到执行,需要付出一定的行为成本,这其中包括了时间、金钱、精力等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用户的参与能力,我们就需要降低用户的行为成本。
通过运营,给予用户“要做的事很简单”、“只需要几秒钟”的心理暗示。
最后,明确用户的痛点。
触发条件说白了就是给予用户一个冲动的机会(“没有一碗兰州拉面解决不了的emo”;薯片/花生的上瘾;甜食能治愈劳累了一天的你)。
这就需要运营准确捕捉用户的痛点,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且告诉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在实际运营工作中,最难的不是确定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团队【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砍掉什么】。
(用户喝茶的痛点::茶叶的水太深,价格虚高;品质味道很难稳定;消费者很难找到一款自己喜欢的茶;有好茶不会泡;杯泡陋习;太忙怎么喝;想喝就喝;茶具一堆难打理;容易浪费茶;泡茶水温控制不好;泡茶时长把握不准;茶汤容易凉;只会泡这一种茶--(研究一下智能泡茶机)
很多时候,其实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就需要运营人员切中用户“最痛”的点,才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
2.培养一种量化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们每次发完一篇文章、做完一个线上活动,不是做完就结束了,而是感性的在过程中获得经验、理性的从数据反馈中分析出问题并为下一次活动作出迭代和优化。
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活动、一篇篇产出,而这每个环节都需要量化的数据来进行复盘、总结、优化、迭代。
0开始建立数据思维,可以采用「Growth Hacker」(增长黑客)概念。
从AARRR框架 ( 获取、激活、留存、变现与推荐五个环节)入手进行分析。

按照每一环节的数据,量化运营的效率,争取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数据作为参考依据,逐渐养成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数据分析的习惯
(养成每日写总结发在简书,每周周五空处两小时做总结)。
3.整体性思维
在哲学界,还原论和整体论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和盾,结合用户跟渠道深入运营内容或活动的价值。
(关于鸿哥对运营的理解:运营包括运行和营业,分公司和产品的运营,产品运营偏营销,公司运营偏管理 都在强调全局观)

二、门槛低不等于没能力
比如,新媒体运营要求文案、排版和剪辑能力。文章和视频就是连接产品和用户的最直接方式,它们承担着【拉新】、【促活】、【留存】、【转化】等多个方面的任务目标。
一篇优质的文案,从标题选择、角度选择、逻辑结构、内容填充都大有学问,需要经过多次打磨和完善,这背后体现的是运营人内容创作与营销的功底。
运营做活动与市场活动不同,市场活动侧重于企业品牌建设,而运营活动直接与产品回报挂钩(也就是和“钱”挂钩)。
所以运营活动要有商业策略,通过方案策划、机制设计、跨部门资源协调以及各阶段的认真准备来保证活动达成预期促进盈利的目标。
三、零经验不等于无门槛
所有的事情,都是从0到1的过程,都要从最初的东西开始学起
如何打造一个吸引人的账号呢?
首先,确定你要运营的内容类别。
你要做的是图文?还是视频?或者是有声读物?通常视频和音频都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和思路设计,不容易上手且耗时较久,因此我建议小白同学可以从图文开始入手。
其次,是选择平台。
我建议首先选择知乎、小红书,搭配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属于私域流量,它的封闭性较高,再加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过了快速增长的时期,接近于饱和,想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在某一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公众号是比较困难的。
而知乎和头条属于公域流量,对话题和内容具有天然的受众,容易在短时间内提升阅读量和影响力。
第三,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
新媒体运营是一个需要持续性输出的岗位,这就首先需要你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和了解,否则难免会面临思路枯竭的问题。
所以,我建议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的熟悉的领域,比如喜欢篮球,就可以在篮球比赛、球星、球队上做文章,喜欢数码产品就做一个产品测评博主...总之一切要从你的兴趣出发。
四、个人提升计划
成功=50%方法+30%自信+20%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