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知悦读站
每个孩子都天赋异禀,你只需要顺势而为就好了。——《顺应孩子的天性》
孩子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宝。对于这个宝,我们该如何去教育他们?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如果你不知道,不如陪我一起来看看这本《顺应孩子的天性,英国妈妈的内驱力私房教养书》让她来告诉我们如何培育我们的宝吧!
作者安潇是来自来自北京的一个学建筑专业的二宝妈妈,她曾留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曾作为漫画作者,后定居伦敦成为动画导演,目前在伦敦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
当我们有了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阶段的,我们要顺应孩子的自然生长去教育,去成长。
一岁宝宝总爱扔东西,两岁宝宝不喜欢别人说“不”,三岁宝宝明明“懂”事理,却还是跟爸妈对着干……
宝宝的这些“奇葩”行为背后,到底是什么心理?
本书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孩子的种种“奇特”行为及其背后的逻辑,并对每一种行为提出了用游戏力引导的有效方法,帮家长认识并理解孩子的天性,给ta充分的安全感。
在孩子0~1.5岁的时候,我们要培育孩子的基本信任感,此时儿童最为软弱,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需要我们成人的照料,这也是个体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当需要得到满足的孩童,产生了基本的信任感,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反之会形成基本的不信任感,这种基本的信任感呢,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中最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哺乳期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在身边。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才能让孩子以后的性格方面健康成长。
本书我将从三大维度来解析,欢迎你的到来。
好奇心、独立思考、会自我表达,是孩子成长必定经受的成长考验。书中的作者以自家孩子的成长经历逐一通过实例加理论方法的形式,教会父母开启孩子内驱力的方法。
01锁定孩子的好奇心,以兴趣入学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这句话我一直都相信着。
对于小孩子,寓教于乐最重要,让孩子在玩中学,是最好的。
那我们该如何用游戏引导孩子们呢?
书中告诉我们:在孩子幼儿阶段,我们可以提供各种和容器有关的游戏。
比如说,
惊喜口袋。把一些安全的小玩具藏在口袋里,让宝宝去发现布袋都藏着什么,并带他学习词汇;
丝巾盒子。把很多小布块或小丝巾塞入纸巾盒里,让宝宝把纸巾抽出来;
摸了大盒子与海洋球在大盒子上剪出一个让宝宝可以把手伸进去的口,然后把海洋球或者小沙包放在里面,让宝宝用手找到小球或者沙包并掏出来,再塞回去;
形状容器。柔软布料的形状容器,也可以满足宝宝重复拿出来,与塞进去的欲望。
……
这些是给低年龄段的宝宝的游戏,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的游戏,启迪孩子。
在高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可以寓教于乐,利用孩子的兴趣为着陆点,让孩子自发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在孩子的眼里,每一样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儿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叫客体永恒性,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还能将其表象保存在头脑中,这一能力为儿童镜下进入下一发展阶段,从事更高级的思维奠定了基础。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要揠苗助长,不然,得不偿失咯!
02孩子是独立个体,不要围困于他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会发现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时跟你聊天,说出心里话,有时朝着你发发脾气,莫名其妙……
其实,孩子们是需要一种边界感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当然有大人的想法,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给他们。
但是,我们需要为孩子成长中设立一些行为规则,以便于孩子能够自由健康的成长。
如果边界感不稳定,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孩子不清楚边界,不知道底线在哪里,就很容易走到一个遇到阻碍与否定的区域。
让他们变得不自信,缺乏动力。
可以说,当我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其实要仔细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跟着我们对着干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对行为的规则设置的不够清晰简单?也是不是随机的行为障碍设置的太多而引起他们的反抗?
那我们如何设置展示清楚行为的硬边界呢?
一是常识类。比如打人抢别人的东西,不禁询问拿走别人的东西,公共场所没礼貌以及涉及安全的行为。
二是合约类。父母与孩子事先商议好,从而达成清晰合约的边界。比如看电视多少时间多少点钟睡觉,允许吃什么等等。
当孩子们有那清晰的边界感之后,会自我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其实,对于孩子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自由,不要设置过多的障碍,尽可能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有自由空间,在自由空间里充满了自主感,独立感与责任感,为自己负责,为自己赋能。
03释放天性,以创造之力激发孩子内驱力
你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吗?
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新颖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
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一定要抓住这两点,一个是新,一个是产生出来的社会价值。
那我们如何不刻意地去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呢?
其实,创造力的培养方法无非就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习惯,让他自己从无到有的去创造呀,并且在从中找到自己的激情以及想要得到的欲望。
作者告诉我们,一直在做这三件事,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是不断地提供创造活动的材料与环境;
二是给孩子留白的时间;
三是永远鼓励孩子去创造。
其实,从小到大不断创作的孩子们会形成一种思维,那就是永远跳出框架去发现有趣的事情,然后去寻找与众不同的答案,然后以这种思维习惯在各个领域会显示出它的创造力。
不拘泥于世界的条条框框,去打破一些可以打破的原则,以这种不焦虑,不强硬的方式去发现,去创造。
在我的童年里,我们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慢。但是,童年却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段成长记忆。
童年经历真的会成为铺垫一个人内心的底色。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极力整合自己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性格。”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时期间,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能够去自由的成长,健康的成长。
对于本书的精彩内容还有很多,我们只是结合自己所认知的与书中的一些我看到的精彩之处结合起来,做了一篇我的浅析之文,希望大家喜欢。
这本书籍是记录她与孩子相处四年记录的孩子古怪举动,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困惑、解决方法,亦是记录留下珍贵的成长笔记。一个二宝妈妈一直用文字记录着孩子的成长轨迹,可见她对孩子的珍视与对教育的重视。
都知道,为母则刚。这句话真要做到实属不易啊!我们也要多多体谅为了不同生活奔波的母亲,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付出了多少?
不论付出多少,孩子永远是作为母亲前进的动力。顺应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是小知悦读站,爱阅读,爱摄影,爱码字的秃头少女。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