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A是一个乖乖女,从小到大老实巴交,爱读书。她很安静,也很有礼貌,善解人意,曾经有同学笑话,谁能娶到她,真是三生有幸。我觉得她是个单纯而上进的人,常常自己吃亏,也替人着想。
在大学毕业后,她出国了,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她不是个习惯炫耀的人,为人低调,也只有找她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她的近况。她说她去品尝了远近驰名的芝士蛋糕,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打卡,还和外国的学生谈笑风生。我羡慕她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欣赏那个一直努力的她。
然而,在一切美如梦幻的生活下,原来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这一切美好都在那一通电话后被撕得粉碎。那一个晚上在夏天,雷电交加,我可以清晰地听得见电话那头的雨声。就像她的心情一样,就像恶俗的电视剧一样,她的悲哀在这个雨夜显得更为凄凉。她平生第一次被掌掴。我难以想象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亲戚家成了过街老鼠,而导火索竟是因为一个歪了的插头。他们说她不在意家里的东西,歪掉的插头也要硬把插座插,事后还矢口否认。在气氛最糟糕的时候,她就被狠狠扇了一巴掌,眼前一黑。我不知道怎么抚平她的创伤,我知道她心地善良,就算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会小心爱护。我是亲眼见过,她在图书馆关闭时,会一个人把自习室里的椅子整理好。我相信她的为人,更理解她的委屈。或许,人就是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就像我,就像她的亲戚。
我很感慨,本以为从此过上幸福的留学生生活的她,其实一直在亲戚家借住,起初还没有开始赚钱,但关系还可以。后来,日积月累的摩擦逐渐爆发,愈演愈烈。自从她打工后,每月交一定的伙食和房租,在所有闲暇的时候,帮忙做饭洗碗洗马桶,去帮忙干农活,也毫无怨言。她内心很感激有人供她读书,于是也拼命努力赚钱,希望早日还清债务。可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本身并无对错,只是个人取舍。权力关系的不对等,她常常逆来顺受,只在她忍无可忍的时候发生争吵。而我成为了她难得的倾诉对象。我想,这是好事,至少有释放的渠道。像她很多时候,都是把不开心往心里藏,自己消化,我很担心她的心理健康,也怕她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抑郁。
我难以想象,一个甜美女孩,从小在父母宠爱下长大,在学校里深得老师和同学喜爱,竟会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废物,是垃圾,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她努力做的一切都无法得到认同,也开始变得敏感,甚至过于小心翼翼,从脚步声,到刷洗的每一只碗碟,没有及时做好的饭菜,到地上的一根头发。她宛如一个眼中钉,即便每月上交家用,也无济于事。亲戚,早已是从骨子里讨厌她,排斥她。话语尖酸刻薄,简单的问句其实是变相的命令,居高临下的指教。
她为什么不离开,我似乎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啊,她当然想早早离开这样的生活,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她需要尽快偿还债务,共同生活的成本比独自生活要低,加上家里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她也需要定期给家用。在和她的谈话中,我似乎读到了许多无奈,许多悲伤。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安慰她,多么想此刻就在她身边,好好地抱抱她,让她的心里少一点难过,多一些温暖。
我理解,异国他乡,许多人无依无靠,也因为这样,更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彼此怨怼。如果相处可以多一丝理解和宽容,这生活也不至于痛苦不堪。
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活就有了希望。在过去长达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她一直都是那么美好,我想,这一个难关她终究也会克服。希望在这个路上,她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支持她,鼓励她,而所经历的苦难都成为她成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