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
2.细读课文,理解安塞腰鼓的内涵和价值。
3.赏读课文,体会排比、反复等修辞以及长短句的作用。
教学重点:
赏读课文,体会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以及长短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细读课文,理解安塞腰鼓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学生谈感受。
相信每个同学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之后,内心都会涌动一种生命的激情!那么安塞腰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舞蹈形式呢?
2.介绍安塞腰鼓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久远的战争年代用来报警、传递信息,在和平年代则用于民众欢聚,求神祈福,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以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展示出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被称为“天下第一鼓”。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介绍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4.学习生词
瞳仁( ) 恬静( )亢奋( ) 晦暗( ) 束缚( )
闭塞( ) 冗杂( )震撼( ) 辐射( ) 渺远( )
蓦然( ) 烧灼( ) 羁绊( )叹为观止( ) 戛然而止( )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文字世界,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任务一、感知安塞腰鼓
1.刘成章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安塞腰鼓呢?默读课文,勾划相关语句。
的安塞腰鼓。
壮阔、豪放、火烈
2.文中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生命的强健刚劲
旺盛的生命力
强大的力量
气势宏大
气势磅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的象征,通过安塞腰鼓让我们认识这种民风民俗展现的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这一艺术形式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精神信仰,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珍视安塞腰鼓,使这一文化瑰宝得以延续和发扬。
任务二:体会安塞腰鼓
本文题为“安塞腰鼓”,文中除了写安塞腰鼓,还写了什么?
打腰鼓的后生
作者的核心究竟是写人还是写安塞腰鼓?
表面写腰鼓,实际写后生在搏击腰鼓中表现生命的活跃和强盛,元气淋漓,表现生命原始的力量,赞美黄土高原的厚重,养育的后生生命的强盛。
仅此而已吗?
黄土高原环境闭塞,人们的生活贫困,甚至落后。这篇文章写于198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大江南北。
作者希望西北人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他借安塞腰鼓表达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精神的歌颂。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震撼力量,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1997年9月,安塞腰鼓队参加香港回归庆典;
2009年10月,1020名安塞腰鼓手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
2019年2月,24名安塞腰鼓手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近几年,它先后赴日本、罗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走上世界舞台表现生命的元气、力量,激励一代代中国人热爱生命,激昂生命,搏出精彩。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希望大家感受黄土高原的精气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能像打腰鼓的后生们一样,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任务三 欣赏安塞腰鼓
语文的使命是使内心发生的一切找到最匹配的语言。
——王开岭
为了表现生命的力量,作者选择了哪些匹配的语言?请细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生命力量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最匹配?
长短句
短句描写情景,长句擅抒情,长短句交错使用
排比句
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最能匹配安塞腰鼓的力量
反复
反复咏叹之中又有变化,层层递进,把情感逐步推向高潮,间隔反复作用:
1、结构上,使文章整齐有序,具有回环往复美和节奏美。。
2、内容上,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声响、击鼓的后生和奇丽的舞姿四个画面的生动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的热烈、激越、豪放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表达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渴望冲破束缚,并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作业:
识记本文中的重点词语,背诵喜欢的句段。
仿照课文第七段写课间十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