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整晚都在睡觉?”李芳用狐疑的目光打量伍超冉,他的脸变得有点尖尖的,没有了以前的圆润;脸色有点偏黄,没有了以前的红润;眼睛有点凹陷,眼光涣散,没有了以前的神采;上身往下沉,含胸塌背,双手下垂,一副无精打采的蔫蔫样子,没有了以前的朝气。
李芳不知道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看你,昨晚完全没有休息好。如果整晚在睡觉,今天肯定会很有精神。说,你昨晚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写作业。”李芳追问,想要有一个答案。
“没做什么!”随着李芳语气的强硬,他声音也更加强硬,一副针锋相对的神色,也有誓死不妥协的决绝。
追问总是无果。
李芳不再问了,她不愿意为了问出一句话,导致两人之间关系恶劣,想想,关系一旦恶劣,以后要追他补作业,可能也会引起他的反感,反而抵触不完成。
说得再好,不如行动来得实际。
每天,为了追到他的作业,李芳不得不硬起心肠,让他在同学休息、游戏的课间,在同学休息的午休时段补做。
李芳甚至想过就按照上次威胁他的话来逼他养成做作业的习惯。
让他来学校后,到讲台旁边的桌子上补做完作业才回他自己的座位上课,或者,干脆让他完成作业才来上学,即使已经到了上学时间,也让他奶奶不要送来,直到他做完作业才送他来。但是,想到如果采取这措施,肯定会影响他学习新知识,更会影响他的学业。
心肠一向柔软的李芳于心不忍,一直没有这样做。
渐渐地,伍超冉也明白了,老师们不可能不让他上课。
没有把聪明才智用在增进学业上的他紧紧地抓住了李芳的软肋,用李芳的仁慈、善良铸成了一把利器,伤害了李芳教育他的热情的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他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但是,他毫无感知,并且,毫无所谓。
于是,每一天,李芳还是面对他不由自主地问出那两句话。
一天上午大课间,李芳巡视队列,见到了伍超冉,马上条件反射似的问:“伍超冉,昨晚的作业做了吗?”
“做了!”
“做完了吗?”
“做完了!”
被多次骗的李芳毫无防备心,虽然“狼来了”的故事持续上演,李芳却总是没有“农夫们”的冷漠和隐忍——因此,李芳又一次相信了,离开他身边。
批改作业时,伍超冉的家听本有一段“默写”的话,但,不是李芳昨天布置的作业,更没有每天都要听写的20个词语;昨天布置了抄词,他没有交本子;《作业登记本》上夹了一张纸,纸上抄写的是昨天的作业。
李芳已经再不想花时间和精力批评他,探讨他没有做作业的原因了,只是让他补做就算了。于是,同学们都知道,只要伍超冉拿着书本,坐到了李芳旁边,就是又没有完成作业,在补做了。
伍超冉天天都在李芳身旁。
这,成了教室里一道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