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日63~71页读书感悟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当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不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则羞辱时,其结果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令人鼓舞的。
什么是不良行为?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则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要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收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肯定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为什么识别出孩子的错误目的很重要呢?因为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有助于你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真正的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12.21日72页~76页读书感悟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第一回应)。当被问到对孩子的行为的情感反应是,很多成年人的回答都是愤怒和沮丧,这两种情绪都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回应!如果你用愤怒来掩盖自己最初的感觉,而不是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你很可能会陷入报复循环之中!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寻求权利: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则消极抵抗;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
一旦大人真正懂得了一个行为不当的改天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会乐意去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12.22日77~82页读书感悟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对某个行为问题从来不会只有一个解决方法。
寻求过度关注:每个人都需要关注!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设定特别时光时间表,定期陪孩子,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期待特别时光”,约定无言的信号,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给予孩子安慰;不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它行为方式;闭上嘴,采取行动;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寻求权利:权利不是什么坏东西,我们可以建设性的使用权利,而不是破坏的使用它!
从权利之争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出对彼此双方都有用得解决方案;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开一个一对一得解决问题小会;引导孩子建设性的使用他们的权利;让孩子参与问题解决;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设定特别时光时间表,定期陪孩子;让孩子参与制定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提供有限的选择;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在家庭会议议程;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报复:孩子会以寻求报复来掩盖受到的伤害感觉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改天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倾听;如果是你对孩子造成伤害,请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用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让孩子和你一对一的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表达你的关切,鼓励孩子;设定美好时光,定期陪孩子;用言语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自暴自弃:孩子不是能力不足,但是,在他们放弃这种错误观念之前,他们会继续表现的无能为力!
话时间陪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安排一些小的成功;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微小;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放弃;定期安排特别时光陪孩子;在课堂上鼓励孩子选择一个伙伴或则同龄小老师来帮助他们;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12.23日82~84页读书感悟
目的揭示法:由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孩子意识自己的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也可以成为你识别孩子错误目的的第三条线索!
目的揭示法可以由老师,心理负担员或受过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进行。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乐观而友善!
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目的揭示法可能对他们(父母和孩子)没有用处!
由于客观和友善很重要,因此,在发生冲突是不应使用目的揭示法。在学习和使用这一方法时,最好和孩子单独进行!首先: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具体说出孩子的行为!孩子通常会说“不知道!”目的揭示法会帮助他们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其次:如果孩子自己不知道原因,你要用“会不会是……”句式来问问题,等孩子对每个问题做出回答!如果你的态度客观而友善孩子会被激起兴趣让你猜!
最后,帮助孩子找到行为目的,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其它方式。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关注,你要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要得到关注,将孩子引导向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寻求关注;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利,你要承认你没有办法强迫她改变行为,请她帮助你设计一个互相尊重与合作的方案;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报复,你就可以表达出你对于理解你或则别人怎么伤害了她的兴趣:“对不起,我没有意识到我伤害了你,你能原谅我吗?”;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就要安慰孩子,告诉她你理解她的感受,因为你自己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然后表达出你对孩子能力的信心,并且制定一个能确保孩子成功的分步骤的小计划。
12.24日85~89页读书感悟
失望行为的不同表现:孩子并不是必然从寻求关注开始,并依次过度到自暴自弃!那些更被动的孩子,如果收到无情的对待或因为其它原因而相信自己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就有可能直接自暴自弃!通过文中案例,史密斯太太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史密斯太太通过理解赛思的错误目的是报复,她运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赢得孩子,赛思错误的认为父母不爱他,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使他受到了伤害并激发他产生了以牙还牙的错误目的!史密斯太太认识到赛思的错误目的是报复之后,采用有效的处理这件事,并得到积极长期的效果!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越来越紧密,报复循环没有了,不良行为也消失了!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同龄人的压力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重要。较小的孩子虽然也会收到同龄人的压力影响,但是大人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更重要,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同龄人的认可却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同时,十几岁的孩子还经历一个重要的个性化过程,他们正在脱离父母,探索自己到底是谁,他们对父母的价值观的检验往往会表现为叛逆的行为!
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十几岁的孩子更不甘屈于俯首帖耳的地位,当他们受制于大人时,“合作”就意味着“屈从”。要控制十几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你越是要控制他们,他们就越不屈,并且越是远离你。赢得十几岁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