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家庭培养出来的清华博士,毕业后落户北京,才刚结婚没几年,每个月房贷要还、孩子要养,经济负担很重,他却每个月还要拿出几千块钱贴补家里,因为老家还有父母和弟妹,妻子为此事多次和他发生争吵,两人实在无法沟通,后来便离婚了。
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就是一个孩子争气,从农村出来了,然后就会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去接济家里,帮助其他兄弟姐妹。
时间长了或是有时数量把握不好,就特别容易引发夫妻矛盾,影响夫妻感情。
我发现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农村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一般比较深厚,这是有重要原因的,听我来慢慢分析。
由于农村家庭条件有限,父母只能靠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为孩子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勉强能够负担其中一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为了培养这个孩子,父母不得不舍弃其他兄弟姐妹上学的权利,让他们早早走向社会,通过辛苦劳动赚点钱,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在这其中,一般老大沾光的概率比较大,前提是学习成绩得好,因为在老大学习的阶段,这个时候父母都还比较年轻,有能力多赚点钱,去供他去读书。
在结婚的大事上,也是同样如此,父母会从积蓄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来帮助老大买房,支付彩礼什么的,当然老大指的是儿子。
如果家里再有一个小儿子的话,小儿子就会很吃亏,上学时父母没条件再去培养他,导致将来没有文化,只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靠着出苦力赚钱。
到了结婚的年龄,父母的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也就赚不了多少钱了,再加上还要为养老打算,手里的那点积蓄真是解决不了问题。
作父母的其实不是偏心,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这个时候最有希望帮助家里的就是老大,他们也只能指望这个哥哥来帮助弟弟了,因为弟弟为了哥哥上学,也是作出了牺牲,付出过很大代价的。
如果有个妹妹的话,也是一样,用外出打工赚的钱去资助哥哥上学,只不过结婚时不用准备房子,会减轻很大一块负担。
无论是弟弟还是妹妹,他们同样为哥哥上学,付出过一定代价,原本是父母应该完成的责任,如今却让弟弟或妹妹帮着给完成了。
这种亲情可以说是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手足亲情,还夹杂着一份更大的恩情在其中。
那你说这位哥哥如果将来有出息了,每个月给家里一些钱,那是必须的吧!就算是用到弟弟或妹妹身上,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当吧?!
如果他真是那种无情无义,自私冷酷、不懂感恩的人,你还愿意和他在一起吗?我想肯定也不会吧!
好了原因现在搞明白了,应该给是没错,那么紧接着,又出现一个新问题?
该给多少才合适呢?给少了吧,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可给多了吧,毕竟还有自己的小日子要过!
我认为这个事情吧,如果一旦结了婚,必须要和另一半好好商量,这笔帐一定要公开透明,不能藏着掖着,毕竟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婚后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你并没有资格去独自支配。
最难的点就在于究竟该给多少的问题?毕竟现在是两家人,怎么着也得有个分寸和界限!亲情的天平,不能只向一边倾斜。
所以说婚姻吧,最好讲究门当户对,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对方的难处,如果不幸找了个农村家庭的男孩,那就得做好有个无底洞的思想准备。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那些愿意尽心尽力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条件的人,同时也有着善良、大度和值得依靠的珍贵品格。
他的出身本来就是这样,又能去埋怨谁呢?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里人索求无度,完全不考虑他的难处,把他当成了自动提款机,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得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