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
原文
陆鲁望过张承吉丹阳故居,言:“保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余深爱此言。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成春,故能取不尽而用不竭。不然,一切语古人都已说尽;何以唐、宋、元、明,才子辈出,能各自成家而光景常新耶?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开口便有一定分寸,贴切此人、此事,丝毫不容假借,方是题目佳境。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尹文端公在制府署中,冬日招秦、蒋两太史及余饮酒,曰:“今日席上,皆翰林,同衙门,各赋一诗。”蒋诗先成,首句云:“卓午人停问字车。”公笑曰:“此教官请客诗也。”秦惧不肯落笔。余亦知难而退。公不许。乃呈一律云:“小集平泉夜举觞,春风座上不知霜。偶然元老开东阁,难得群仙共玉堂。”公大喜,曰:“开口已包括全题。白傅夸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前四句已探骊珠’,此之谓矣!”
译注
陆龟蒙路过张承吉在丹阳的故居,说:“张祜善于匾额和山川题词,言语不可以刻印和放置在别处使用。这是有才华的人的最高境界啊。”我深爱此话。自古以来的文章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都是有此景才有此情,就像描画事物的能工巧匠,下手就能成就了春色画卷,所以能取之不尽且用之不竭。不然的话,一切语言古人都已经说尽了;凭什么唐、宋、元、明朝人才辈出,而且能光景常新彼此自成一家?正如招待一次客人,安排一个晚宴,开始便要有一定的规格,贴近此人、符合此事,丝毫不能互相借助迁就,这才是题目佳境的境界。如果今天所歌咏的,明天还这样歌咏,此人可以赠送别人的,其他人也把它赠送别人;这就是空洞的腔调虚伪的外表,陈腐不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