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刚醒来,就听到外面淅沥的雨声,我第一直觉反应,还好昨天傍晚趁着天晴跑了一会儿步。看着跑步群里小伙伴的捶胸顿足,我还有那么一点儿窃喜。
本来昨天没想跑来着,因为我习惯晨跑,觉得那个时候的精力最好,如果是其他的时间段跑,我会不得劲,但偶尔我也会选择傍晚饭前跑步。
11月的桂林,雨水多得就像春天一样,不是“天无三日晴”,是“天无三小时晴”。这对于一个热爱户外跑的人来说,下雨的天是尤为讨厌的,不能尽情的跑,那感觉只能像囚鸟一样待在笼子里。
我的习惯是想到什么事情就马上去做。所以,昨天下午5点半在决定跑步之后,我就立马换上运动服和鞋子,出门跑了8公里,让我不至于今天面对着雨水,那么惆怅。
现在的人都有做事拖延的毛病,我有时候也不例外,总觉得还有时间去做,不到最后时刻绝对不会开始。拖延就像是一种新型癌症,难以治疗且容易反复发作,患病了以后,就容易耽误终身。
估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上学读书经历:一到放寒暑假,总会开开心心疯狂地玩,偶尔想提笔写作业,但一想到假期还很长,于是又去玩儿了。待差不多临近开学最后几天,才急急忙忙赶作业,还对几天就赶完作业这件事沾沾自喜。
我发现,拖延的瞬间其实是发生在决定去做某件事的那一刻。那时,我们就好像站在一个岔路口,正面临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刷手机、看电视剧,称之为快乐的小路,这条小路通向短暂的快乐和即时的满足。
另一条小路是去学习和工作的,称之为痛苦的小路,刚开始的时候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会非常痛苦,需要用极大的意志力去克服快乐小路的诱惑。因为,我们的大脑就像调皮的小孩,总想着轻松快乐的事。
如果我们顺着不同的小路一直走下去,情况会发生变化:在快乐小路上,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你将会越来越不快乐,甚至焦虑;而痛苦小路就不一样了,虽然刚开始痛苦,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你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在完成学习和工作后,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那怎么克服和战胜拖延呢?我认为可以这么做:
1、增加通往快乐小路的障碍。人想要放纵其实很容易,增加障碍就有一个缓冲的时间,用理性去战胜欲望。比如,在工作时总忍不住看手机或聊天软件,那就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把聊天软件在电脑上关闭。当我们走向了痛苦的小路,开始工作后,就会沉浸其中,也就不会想着手机的事情了。
2、让痛苦小路不那么痛苦。有时候是我们设置的目标任务太难,太艰巨,让自己没有办法获得成就感,所以才拖延不想开始。如果把任务降低难度,再一步步分解做,估计就比较好行动。
例如,我们在写一篇文章时特别想拖延,那就可以把写文章分为几个步骤,做个规划:首先,找素材和提炼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找到所有相关素材;接着,根据素材确定文章用什么结构来写;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动笔写下来。
做完规划后,告诉自己可以先去做喜欢的和能做的部分,当你在进入状态并取得了一些些成就之后,你就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只要肯开始,完成和完美是迟早的事,总比一直拖着什么都不做强。
3、克服完美主义。我发现完美主义的人容易拖延,因为不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结果,所以宁愿没有这个开始,就会拖延。其实,人活着就要接受不完美,不管是不完美的自己还是不完美的事。有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做得差总比不做强。
就像我,之前给自己立了一个日更挑战,所以一有什么好想法和好观点,我都会动笔立马写下来,不拖延,不敷衍,也许刚开始做的不好,但是日日坚持,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克服拖延的方法,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战胜拖延这件事情上,让我们不要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