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遇见好书,就值得特别分享,为什么当今社会亲子沟通越来越难?直到我读了这样一本书《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杨娜著,仿佛久别重逢,于是,我决定分享出来。
结缘
说起我与这本书的结缘是在去年寒假,一次虎年线上读书会,来自两个县区的100位老师共读共创。第一次共读一本书,分组完成每章节的微课分享,在小组和阅读大家庭中一次次碰撞思维的火花。经历了第一次做微课、第一次共读一本书、第一次线上读书视频会、第一次系统学习亲子沟通书籍……
生活总有惊喜,有遇见就有收获,第一次看见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差距,细想我的亲子沟通为什么不轻松,甚至有难度,原来是没学到一套亲子沟通的心法“共情”、“游戏”、“共赢”、“情绪”、“鼓励”、“批评”。
看到这本书,才觉得唯有亲子沟通不可将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早的沟通模式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孩子咿呀学步有父母教导,学习识字有学校教育;而如何为人父母没有谁专门教导也更没有学校教育。给别说亲子沟通如何有效进行了,为此,育儿一直都是摸索中前进,过程有笑有泪。还好现在不晚,有这本亲子沟通书籍可以帮助到我。
成长
说说我从这本书中学习收获最大的两点吧,亲子沟通有说就有听,先来看沟通时——听,听什么呢?
听情绪、听需求、听“话外音”、听观点、听后反馈。
尤其是孩子说的背后,听懂他的“话外音”反话的背后要说的话,举个例子,当孩子说“不公平”时其实他是说“我想参与其中”;当孩子说“不”其实是说“是”。
接着,亲子沟通怎么说呢?书中介绍了五个要点,分别是说出家长的“需求”、家长的“情绪”怎么说、家长怎样描述客观事实、家长怎样表达不同意见、家长不能说的话。
懂得说需求说意见,知道哪些不能说,对于这些,读完感触最深的是“家长的需求”这一部分。
说起需求,当了妈妈之后,发现大部分时间围着孩子转,工作、生活两点一线,自己的时间、空间自由永远排在最后;身边也经常听到妈妈们说的话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好,自己再苦再累都不怕、牺牲了自己的全部休息时间,孩子还不听,不满足”。这些都是因为家长的需求被忽视了,导致有抱怨、委屈、愤怒。
细细想来,在我身上也有这种影子,每个人都有需求,当家长忽视了自身的需求也就容易发生冲突和心理不平衡,所以今后多表达自己的需求尤为重要,可以说:“我需要……”,比如时间、陪伴、支持还是学习成长都可以大方的提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经常表达让孩子分清“我和你”,争取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收获
总的来说,亲子沟通的7大核心要素是:
1.冲突——沟通的“起跑线”
2.情绪——沟通的“天然障碍”
3.共情——沟通的“连接器”
4.平等——沟通的“驱动器”
5.语言——沟通的“输出管道”
6.游戏——沟通的“糖外衣”
7.共赢——沟通的“目的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每个人的教育是从这里开始,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唯有亲子沟通不可将就!
愿每个父母都好好说话,愿每个孩子都是“听话”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