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工作坊的活动,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在信息化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他们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数据应用。
比如倒计时的使用,可以在课前就设置好,最好每次倒计时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这样就能直接通过教师端控制,而不用去讲台上点。
第二是加分的使用,课堂上我在这块的应用是很弱的,比较少去加分。那么,有哪些点去注意呢?1、加分原则要固定,个人回答就一分,小组讨论后就加三分,不能在中途改变评分标准,会引起其他孩子不满。也为了体现公平性。2、在挑人后就直接在图标的箭头→上点击,就可以直接进入加分页面。3、加分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前面一点,后面再拉开差距,防止一开始就有个别组参与度低。
第三,课堂评价。首先,课堂评价要让学生看得懂,所以不能太专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入手。比如,语文朗读的评价要点就可以写1、吐字清晰,声音洪亮;2、有停顿有重点;3、有感情;4、读音准确。那么,学生要先看到评价标准,再上台分享。评价后不要呈现个别学生的给分,但是可以挑人说明理由。
第四、投票的时候尽量只截图投票题目,那么学生在投票的时候可以继续审题。当投票结果出现势均力敌的时候,其实教师可以直接讲评,不一定就要展开讨论,因为大部分人是不理解的。
第五,如何把一道题设置成可以利用反馈器的题目,我想这是我们经常都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把非选择题变成选择题。根据学生的程度,如果是好班,可以进行一道综合题进行编号选择,再把学生的选择变成选项进行投票。如果是比较弱的班级,可以先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随机挑人,学生先有初步的思考,再进一步进行提升,设置选项进行投票。
第六,在课堂导入环节,平时我们确实做得不多,课堂导入既要实现复习的目的,也要产生新的学习任务。比如,英语课堂What would you like?学生可以讨论春游需要带的东西,以句式开头,然后轮流一个人说一个,其他人重复两遍并拍手,这样所有人都可以学习这些单词,并且还会产生新的单词,然后再将这些单词分类,这是非常好的导入。那么,在化学课堂导入,学生同样可以借鉴此类做法,比如,在二氧化碳制取一节开始前,可以让小组孩子们轮流说一个性质,并计时。
最后,破冰行动要有趣,又不能太难,时间上还要控制不能太久。
学习,实践,思考,写作,信息化教学的四件事,学习始终是要摆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