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朋友给我推荐一部动画,其名为《魔女之旅》。他说,这是一部温馨与黑暗并存的现实童话。
看完之后,我觉得朋友评价很恰当。其中『瓶装的幸福』这个小故事给我以极大的触动。
故事很简单,只有短短的13分钟——
村长的儿子用魔法将人们的幸福收集在瓶子中,当作礼物送给家里的女佣人尼诺。他说,“她总是愁眉苦脸的,所以我想让她高兴高兴。”
我本以为会是糖,结果却是刀——
原来尼诺一直受到村长的欺侮和凌辱,被当成奴隶对待,犯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遭到打骂。这让她总是恐慌惊惧,战战兢兢。而当村长儿子把礼物展示给她看并深情告白后,尼诺却绝望地哭了。
原因在于,世上他人的幸福对尼诺而言遥不可及,现状已如此悲惨,在他人的欢笑衬托之下更显得无望。
尼诺的结局如何,动画中没有明确交待,不过有暗示,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过一首小诗,正如同尼诺的处境: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那男孩不知道,他意图用来治愈尼诺的“幸福”,却使她陷入更深的不幸。很可笑的是,他在拥抱哭泣的尼诺时,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容。他完完全全陶醉在自己的付出之中,甚至没察觉到尼诺的哭泣充满了绝望而不是感动。
主角伊蕾娜说,“自以为为他人好而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正确。”
有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难辨,未必不会产生反效果。
我年少时在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去了一家餐饮店,店内正在开展试吃活动。他注意到客人当中有个流浪汉,好奇之下打听到这位流浪者总是在试吃活动举办时前来果腹,却从不消费。主人公出于好意,向他表示自己可以买些食物请他。然而流浪汉只看了他一眼,一言不发,掏出所有的零钱买了最贵的套餐,便转身离开,后来再也没出现。
人的身份、立场、情感、三观等等各不相同,你认为好的,未必适合对方,未必对对方有益。“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人啊,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时候,还是少点自以为是,别感动了自己,却伤害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