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读三毛的《送你一匹马》,看了几篇之后估摸着时间应该看看专业书了,但是我又忍不住翻了目录--我这人看书就有这个习惯,喜欢翻目录,也不为什么,就是喜欢翻目录,大概就是对那种看目录猜测内容的感觉有些许欢喜吧!
一条条目录看下来,最后那个“杨柳青青”着实吸引到了我。我当时脑子里全是“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心想:难道这里面是写了她与荷西的爱吗?我喜欢三毛,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章和旅游,还有她那旷世奇恋--至少在我心中是这样认为的。既然起了兴趣,你让我就这样放下《送你一匹马》,转而读《西方经济学》,我自然是不愿意的!顺理成章地,我翻开了最后几页。翻书的时候,脑子里又蹦出了一个念头:杨柳是不是在说思乡啊?《采薇》里头不就是这样吗: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啊!我不管啦,看了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
打开《杨柳青青》,标题与正文如下:
杨柳青青——
诗人痖弦的故事
要说的是——
老家本在河南南阳城外四十里
爷爷半生赶驴车
爹爹做了庄稼郎
三代单传得一字
我娘长斋报天恩
那家园
白露前后看早麦
小麦青青大黄麦
总记得
老娘纺纱明月光
放下娃儿急急忙忙做鞋帮
忘不了
老爹天方亮喝便上耕
晌午打罢东隅又西桑
辛苦苦
巴到日落上了炕
计算算
今秋能拿几个洋
再想想
到了下年好歹加盖两间房
苦盼盼
娃儿长大讨个媳妇好兴旺
舍不得
小子细肩把锄扛
只期望
省城念书好风光
小子上学堂
爹娘向着师傅打躬屈膝泪滂滂
孩儿灯下琅书声
喜得爹娘睡不沉
寒冬上炕让暖被
炎夏铺席打扇备凉床
只求娃儿不灾不病写字忙
爹娘白汤粗馍也是香
小子十六做文章
村里人人面容光
看信代书把人拉
那今世秀才便是他
休道爹娘做牛做马费了学钱不用管
只盼来年似锦前程祭祖告天耀门宗
那年兵荒马乱方才起
唬得爹娘心惶惶 r> 小子不及定亲家
慌慌张张打发他
说起同学结伴走
老娘漏夜赶行装
厚厚裤子肥肥袜
密密鞋帮打成双
不言不语切切缝
油灯点到五更朦
老爹墙角挖出现大洋
老娘缝进贴身内衣裳
小子不知离别伤
怨怪爹娘瞎张忙
只想青春结伴远
哪知骨肉缘尽箭在弦
才听得
更鸡名叫天方亮
就来了
同学扣窗启程嚷
三五小子意气佳
不见爹娘乱发一夜翻芦花
门前呼唤声声到
灶上油饼急急烙
油腻腻
粗纸包着递上来
气呼呼
孩儿不耐伸手接
老娘擦眼硬塞饼
哽说趁热路上带了行
推推拉拉几番呦
饼撒一地沾白霜
娘捡油饼方抬头
孩儿已经大步走
娘呼儿可不能饿
人影已在柳树大桥头
那柳树——
秋尽冬正来
寒鸦惊飞漫天哗
爹娘哭换声不闻
三十年大江南北
离乱声讯终断绝
南阳城外老爹死也没瞑目
睁眼不语去向黄泉路
孤零老娘视茫茫
日日扶墙门前苦张望
树青一年
娘泪千涟
我儿不死我儿不死
只看那青青杨柳树
我儿必不死
我儿在他乡
那一年
村人讨木要柴烧
老娘抱住杨柳腰
只道这是我儿心肝命
谁抢我拿命来拼
村人上前拖又说
老娘跪地不停把头嗑
那——一——年
树砍到 娘去了
死前挣扎一哽咽
叫声——“我儿”眼闭了
江湖烟雨又十年
他方孩儿得乡讯
只告你爹你娘早去了
爹死薄棺尚一副
娘去门板白布蒙了土中是一场
杨柳青青 杨柳青青
南阳城外四十里
小麦青青大麦黄
昔日一枕黄粱梦
今朝乍醒儿女忽成行
养儿方知父母恩
云天渺渺何处奔
眼前油饼落满地
耳边哭声震天淘
悔不当初体娘心
今思起——
眼不干
泪成行。
哦!看来还是我一开始想岔了,不是“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而是《采薇》啊!
是我孤陋寡闻,不知这诗人瘂弦是谁,但是姑且先不管这是谁那是谁吧,看诗!诗里有一个场景很是熟悉:门前呼唤声声到 灶上油饼急急烙 油腻腻 粗纸包着递上来 气呼呼 孩儿不耐伸手接 老娘擦眼硬塞饼 哽说趁热路上带了行 推推拉拉几番呦 饼撒一地沾白霜 娘捡油饼方抬头 孩儿已经大步走 娘呼儿可不能饿 人影已在柳树大桥头 那柳树—— 秋尽冬正来 寒鸦惊飞漫天哗 爹娘哭换声不闻
远离家乡的我们怎么没有经历这事呢?杨柳青青,杨柳青青,莫等父母离去,方知悔意!
拿起手机写下这篇文章,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西方经济学》还没有看成,反倒给自己平添了几分忧愁,哎,活该我上课头秃!别无它法,只能将我看《阿甘正传》的时间又往后挪一挪了。但我还是不悔。
而这诗中意旨,大家自行体会吧,我就只是想分享分享,也只能分享到此了!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