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
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来说、课下备好课是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那么应该如何达到有效备课、从而呈现出高效课堂呢?是一直以来所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之间也是频繁的进行各种讨论、集思广益、探讨出来的成果供大家分享。然而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的效果并不太好,效率偏低,而且容易讨论跑题。如果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利用一些思维导图软件记录备课的过程,然后再由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整理归纳、这样的话可以提好效率、不容易跑题,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各个教学方法。最后再把方法交给专业的人员进行筛选,修改、形成最终的讨论结果,这样的话就达到大家最后要的那种效果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新上班的教师和青年教师、这样大家可以尽早的进入状态、慢慢的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二: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三分钟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预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咱们可以尝试去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时、要会利用思维导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与新的知识去建立联系,促进有效的学习。由于教学设施的局限、学生只能自己动手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用一张大白纸、用彩色的笔去绘制、这时学生可以各种发挥各自的长处、例如可以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太阳、在绘制图像时让大脑进入快速运转的状态,画上太阳之后、在太阳周围用一两个词语写下预习的主要内容,同时在用线段或者曲线代表太阳的分支、分支多少根据相关内容的多少而定,在分支基础上面还可以继续会画更小的分支,在进行预习时快速的看每一个小章节的内容,圈画出重要的词汇、填到所画的分支上面,按照这个步骤可以重复下去,完成所有关键词的填写之后、在纸上作出相关的批注,比如:已理解、有问题、完全不懂等等。
三: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是有限的,所以肯定会有一小部分内容不理解、产生困惑、这样的话老师在课堂上面进行讲解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不能满堂灌、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将学生容易弄混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标记,图文并茂的进行解说,直观的把问题解决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相关关系,会举一反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整理和复习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很多知识表面上看去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他们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咱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从零散的知识间建立联系,一个章节中会包含很多小知识点、而这些小知识点又会在不同的内容上面体现出来,那么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分类、使得自己头脑里面形成一个知识网,最后借助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整理知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