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77》
今天是己亥年戊辰月乙酉日,三月十四,2019年4月18日星期四。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要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上两节,船山从正反两个角度阐发"为什么要做存养功夫"的问题。不做功夫就会失去自我,为物所牵;做了功夫才会自由思想,独立人格。
这一节开始讲解从事存养功夫的人会得到什么效验的问题。
船山说,从事于存养功夫的人,"心已习于善",这句话的营养关键在这个"善"字,这里说的这个"善"指什么呢?除了道德意义上的善良以外,还有多种含义:好的、正确的、有效的、长久的、本质的、深刻的、有为的⋯,船山说,当念头发动处于这样一种善的状态时,"则善中之条理以动天下而有余",那么,条理性就会非常好,不要说管好自己,就算管理天下都绰绰有余。
用现代语言翻译的话,存养可以理解为对理性素养的养成,包括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进而建设起好的行为模式,即"习于善"的习字。素养的力量实际上就是习惯的力量,我们的生活状态,绝大部分依靠习惯的力量运行。
习惯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力量,因为具有排他性,意思是说,好习惯和坏习惯是势不两立的,它们之间可以转换,但不能共存。这种聚焦形成的力量犹如钉子之所以能深入坚石而锤子则不能一样。
船山说:"心习于善,而恶非其所素有",这里的"恶"是有多种含义的:无意识的、混乱的。这种素质的人,生活在各种折腾里,反复失败,缺少反思的能力,所以不能迈向成功。"素有"就是习惯的意思,就像"平素"指的是平时、常常如此的意思一样。
存养即理性素质的养成。理性即指建立好的行为模式。好的行为模式即指条理性、不混乱,可见,素养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